自然的诗意回响

——刘新才的美育与美术


□ 理哲

西方伟大艺术家、德国画家丢勒,也是自然与艺术的对话者曾说:“千真万确,艺术就存在于自然中,因此,谁能把它从中取出,谁就拥有了艺术”。自古以来,艺术家能以虔诚的态度师法自然,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最终也必将以一件件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呈现于世人。近年来,龙岩涌现出这样一位自然生命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从闽西的大山大水、山花野草中汲取养分,不仅“重生”了红土地的好山好水,也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生命体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图式。他就是刚刚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龙岩华侨职业中学美术教师刘新才。

自然之意

艺术就是刘新才的生命。他的创作思想追求至真至美,饱含深情。而这一切都来自他的“自然之意”,自然给予他无穷尽的创作灵感。从自然到绘画,除了眼睛以外,最为重要的还是人对于美的认识。中国传统画学思想中有“道法自然”之论,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明代画家王履又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概而论之,在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始终将自然物象和心灵景象混而论之。在刘新才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形态是一切创造之始,永远是鲜活和生动的生命体。其巨幅作品《岩壑春光》中那扑面而来的“负氧离子”,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惑人,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由此可见,他近年来潜心自然,在创作中更为留意自然本身的形式美,从中寻找创作的启发就显得尤为可贵。

具体分析,刘新才画作从技法层面上颇具学术研究性。在谋篇布局上,多近乎全景式构图,满山之象,怡然悦目,一花一叶,溢出画面。其意象造型,花叶叠加,乱而有序,有层次,有厚度,团块、线质、水晕、墨章等做到交融化合,显然打上了自己的艺术烙印。在颜料运用上,其画显示出可贵的用彩之道,溯返丹青之谛,以和美雅致为宗旨,大胆尝试新材料,水、墨、色三相互不妨碍。

美育先锋

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教育家,傅抱石、潘天寿等绘画大师都有过中小学任教的经历,专业艺术人才懂得将自身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技法进行传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刘新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艺术教育理念的形成得益于早年在澳大利亚取到的“真经”。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特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艺术学科以及跨学科的横向融合,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艺术教育的纵向融合,强调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学生自我的心智成长。行有余力则以授艺,作为龙岩华侨职业中学的美术骨干,他不断在教学理念上向学生讲授现代艺术的思想和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从教几十年来为美术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

刘新才感知敏锐、学养深厚,能够自觉把握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色,以气韵宏博、富有个性的笔墨语言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执着于闽西的“好山好水”的他在艺术上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