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红军纪念设施重修记


图为广西灌阳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

    

□ (广西)唐章正 俸顺喜

    

2010年至2011年3月间,福建龙岩、三明市和广西灌阳县两地,联手开展立“福建籍湘江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重修“红三十四师烈士墓”行动,谱写了新时期两地携手打造红色遗迹的新篇章。笔者俸顺喜是红军34师失散红军战士后代,时任县民政局主任科员,唐章正时在县文化局、灌阳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工作,两人经历了其中一些过程,为让后人更加了解来龙去脉,特撰此文为记。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34师是一支英雄部队,基本由闽西(龙岩市、三明市)子弟组成并在闽西建立的。全师辖100、101、102共3个团,近6000人。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中,红34师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又一直担任着全军总后卫的重任。1934年11月底,红34师与中央红军各部在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抵达桂北湘江地域后,遭到30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了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红34师与数万尾追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血战,全师将士以简陋武器和血肉之躯,打退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进攻。12月初,红34师在完成掩护主力突破湘江任务后,通往湘江的道路已被全部切断,陷入敌重兵包围之中。英雄的红34师,孤军血战,最终弹尽粮绝,除少数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闽西的父老乡亲始终惦记在长征中英勇献身的优秀儿女, 闽西大地不仅建立了高高的纪念碑,而且每逢清明时节,龙岩市、三明市等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界群众都会凭吊为中国革命牺牲的闽西英烈。他们深深记得,在无数次血与火的战斗中,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广西北部的湘江战役,是闽西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希望在这里牺牲的烈士们也能同样得到缅怀和纪念。

湘江战役发生地的干部群众,没有忘记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在桂北湘江战役的旧战场建立起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让人们瞻仰、凭吊。幸存的红34师后代和福建籍的领导,多次到桂北一带红34师遗址遗迹考察参观,对湘江战役发生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真诚,他们感到极大欣慰和满意。但在考察中也发现一些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为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情况,交流经验,联络感情,福建省龙岩市于2009年12月17日至20日,委派市政协副主席衷梅英率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等一行6人,前往广西兴安、灌阳学习考察、调研。兴安、灌阳县政协高度重视,兴安县政协领导唐卫平、陈和平,兴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海峰和党史办、民政局、湘江战役烈士碑园负责人,灌阳县政协何运国主席、陆健康副主席和党史办、民政局等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们。他们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兴安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碑园、新建湘江战役景区展陈馆、界首红军堂、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指挥所、光华铺红军烈士墓,灌阳酒海井红军纪念碑、红五师战地救护所医院、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等。每到一处,都献花,举行哀悼仪式。

在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考察组一行向高高的烈士纪念碑三鞠躬。他们抚摸着镌刻着一排排烈士英名的石碑,读着一个个烈士的姓名,神色肃然。然而,却又因无法读到福建籍的烈士英名,心生遗憾,他们感慨说:“对不起,烈士们,我们来迟了,你们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我们竟无法在这里找到你们的名字……”

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2003年进行扩建和改造,以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革命先烈。特别是纪念红一方面军长征时,红五师、红六师18团、红34师等为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及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牺牲在灌阳的数千红军英烈。该陵园位于灌阳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5亩,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竖碑18块,收录革命烈士1553名,其中红军烈士1406名。刻在碑林上烈士名单有江西籍、湖南籍、湖北籍、广西籍的,但福建籍烈士没有收录其中。其原因是年代久远,申报烈士程序烦琐,两地相隔遥远、相互通报信息困难等原因造成。

灌阳县水车镇修睦村山燕头的红34师红军烈士坟,是一座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和缅怀为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而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红军战士修建的。1934年11月30日早,红34师在水车乡夏云渡口架设的浮桥过江时,遭遇国民党桂军飞机轰炸扫射,200多名将士牺牲,他们都是闽西红军,当地老乡无惧国民党反动派威胁,冒着生命危险,忍痛将18具红军遗体掩埋在附近。1990年水车乡修睦村小学师生在遗体掩埋地修建红军坟并竖碑,每逢清明节全体师生进行扫墓。坟墓比较简单,土坟前是一块水泥碑,碑上有白石子镶嵌的“红军坟”三字。考察组在墓前祭拜,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8日下午,考察组现场考察结束后,在兴安召开了座谈会,衷梅英介绍了这次参观考察的目的意义,考察组其他同志也在会上做了发言。衷梅英说:“闽西儿女在湘江战役中英勇奋战,视死如归,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感谢兴安、灌阳干部群众对红34师烈士的尊重,在保护、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提到参观时,没有发现反映闽西地区的物象标志,少有反映闽西子弟兵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事迹介绍。今后很有必要让这些英烈有个好的自个的“家”,以便后人更好地祭奠他们的英灵,缅怀他们的业绩。

韩京京谈到,他来灌阳三次,看到此情此景,感到很对不起闽西的子弟。2008年他一家自费在福建惠安崇武定制了一块红色花岗岩石碑,是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突破湘江而牺牲的红34师6000多红军将士做的“无字碑”,底座镌刻:“你们的姓名为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现立于灌阳烈士陵园,告慰牺牲的闽西子弟。

灌阳县政协、民政局的领导当场在会上表态:要拿出一块地,建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灌阳牺牲的闽西籍英烈,作为群众悼念的场所。同时,在灌阳红军烈士陵园里,补上闽西籍英烈名单。

会上还初步交换了有关陵园、烈士墓等建设和纪念馆布展意见。

龙岩考察组一行返回后,专门向福建省民政厅呈递了书面考察报告,得到了省民政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龙岩市委、市政府听取汇报后非常重视,委托市政协牵头组织做好工作。之后龙岩市委、市政府还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并安排资金。市委确定将此项活动列入龙岩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0年3月5日,带着闽西291万父老乡亲的思念和嘱托,带着龙岩市委、市政府对革命英烈的眷恋和崇敬,龙岩市政协主席林仁芳,副主席傅新才、衷梅英带领民政、党史、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部门的相关人员,来到兴安、灌阳——当年鏖战湘江的主战场,寻访烈士踪迹,祭吊烈士英灵,探访烈士后人。

3月8日上午,考察组在灌阳县举行座谈会。会上,灌阳县领导再次表示,尽快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一侧建立闽西英烈永久性纪念物,把闽西籍烈士的姓名刻入石碑,以还历史的真实和烈士陵园建设的完整。双方还就位于水车乡修睦村埋葬着18个闽西籍无名烈士的“红军坟”进行重修等问题达成建设意向。确定尽快拿出建设方案。

2010年7月30日下午,福建省民政厅罗万荷副厅长召集老区事务协调处、优抚处、省委党史研究室,龙岩市、三明市政协领导及民政、党史研究等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做好福建籍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有关事宜进行研讨。会议围绕福建籍湘江战役烈士有关纪念设施建设的内容要求、完成时间、协作分工和资金筹措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一致意见。

9月25—30日,根据龙岩市政协领导安排,闽西革命烈士博物馆馆长曾汉辉,组织相关设计单位人员赴灌阳、兴安,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原红34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上将的儿子朱新春、女儿朱筱秋同往。考察人员在灌阳查看并核对了12块已经制作好的“福建籍湘江战役烈士名录碑”;确定了“湘江战役红34师无名烈士纪念碑”立碑位置,按建设方案要求设计单位2010年12月完成初稿,2011年3月20日前完成纪念碑安装和场地整理;“水车乡红34师烈士墓”,由灌阳县民政局在2010年12月前完成征地工作,2011年1月完成全部建设施工。

2010年12月27日,龙岩市政协拟定了《关于举行纪念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活动的方案》,对准备工作、纪念活动等作了详细安排。

灌阳县政协及时向县委进行了工作汇报,县委高度重视,明确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县政协负责领导,县民政局、水车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具体抓落实,确保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011年3月30日上午,福建省民政厅、老区办、省委党史研究室、龙岩市委、民政局、市党史研究室、闽西革命博物馆、龙岩市7县领导、三明市领导等一行,从兴安驱车来到灌阳。

首先在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福建籍湘江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下午,在灌阳县水车乡修睦村举行向“红三十四师烈士墓”敬献花圈仪式。

活动圆满结束,福建方领导和同志们饱含深情,依依不舍的告别离开。

    

附:    

福建籍湘江战役

无名烈士纪念碑碑文    

一九三四年十ー月底十二月初,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进抵广西境内的湘江地域,遭到国民党三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鏖战七昼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开辟了胜利通道。

在湘江战役中,参加长征的以龙岩、三明为主的近三万名福建籍红军将士,有上万人血染湘江。特别是担任全军总后卫的、基本上由福建籍儿女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近六千将士,被国民党军队合围在湘江东岸全州、灌阳交界的都庞岭山区,坚持到弹尽粮绝,最后除少数突围外,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经查,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福建籍烈士英名仅有一千ー百ー十四位,其余英烈均为无名英雄。青山埋忠骨,湘江颂英灵。或许他们的名字已无从知晓,但他们的英魂常在、精神永存!为慰藉先烈英灵,家乡人民特在此设立无名烈士碑,以志纪念。

山川共存,日月同辉,英烈不朽,千古永垂!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福建省民政厅・老区办

    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

    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