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身兼数职 摇身变成“上班族”


近日,笔者来到武平县十方镇三坊村,贫困户钟双亨正在家中熟练地分拣当天的《闽西日报》,并准备出门前往全镇各个地方进行投递。

钟双亨,今年56岁了。2016年前,钟双亨靠干农活维持生计。他家有3口人,妻子患有哮喘等慢性疾病,还有个年幼的外孙女。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生活的拮据一度让钟双亨失去了信心,整个家庭的生活也是步履维艰。

近年来,武平县十方镇开设了一批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岗位涵盖护林员、卫生保洁员、交通安全劝导员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扶贫模式,由“给钱给物”式的输血转为“可再生”造血,不仅解决了公益性岗位没人干的问题,又使一部分贫困户摇身变为“上班族”,有了固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钟双亨就是这一扶贫模式的受益人之一。2016年,钟双亨被确定为三坊村国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让他重燃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7月,经十方镇道安办和其挂钩帮扶干部的多次动员,钟双亨报名参加了公益性岗位——交通劝导员,成为一名“上班族”,较为自由的上班时间,让钟双亨有时间兼顾农活和照顾家庭。固定的收入,也让钟双亨信心倍增,并决定好好工作,把日子过好来。

交通劝导员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2019年6月,因年龄等原因,钟双亨辞去了这份工作,但他并未因此失去生活的信心。因为此前,他还“应聘”了另一个公益性岗位——闽西日报投递员。说起这份工作,镇扶贫办主任钟志栾对笔者说:“2018年10月,钟双亨因为这个工作需要找人担保,看到他之前做其他公益性岗位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的信心也有提高,再加上他为了能做好这份投递员的工作还特意买了摩托车,我便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为他作了工作担保。”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钟双亨还做起了“兼职”,2019年1月,他当上了生态护林员,负责三坊片区林地的巡山护林工作。虽说是一个人干两份工,但他从未耽误工作,每天准时将《闽西日报》派送到征订单位或个人,然后去巡山护林,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乘着扶贫的东风,钟双亨像有着干不完的力气,不仅一个人干着两份工作,而且越干越起劲,日子也越过越好。从2018年起,他连续三年参加镇里集中实施的百香果种植激励性扶贫项目,虽然他还要去公益性岗位“上班”,但他也从不耽误农时,经常去田里管护好自己的果苗,确保丰产丰收。2018年,因为在参与百香果种植激励性扶贫项目过程中服从技术管理、积极学习种植技术,且经济效益良好,镇政府授予他百香果激励性扶贫项目考评“第一名”,并为其发放了1500元奖金。

如今,因为各项扶贫政策的惠及,钟双亨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现在每个月两份公益性岗位的工资约2000元,百香果一年收入也有1万元左右,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也改善了很多,我感到特别知足。”钟双亨一边说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通讯员 肖文秀 兰东钦 李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