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鳽飞回长汀“生儿育女”


图为海南鳽 朱裕森 摄

本报讯(通讯员 陈天长 刘智松 丘嘉瑞 刘辉)近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鳽,在长汀县大同镇师福村月花庵山场再次被发现。

去年这个时候,在大山深处实施生态养殖的村民严文长在松树上发现海南鳽“一家五口”,今年,在距老巢不到10米的松树上发现了一对成年海南鳽又繁育了四只小鸟。

村民严文长对笔者说:“发现海南鳽又飞回来了,而且还生了好多小鸟出来,我很高兴,本以为它是不回来了,我们要好好保护它。”随着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森林长汀建设的纵深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林分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野生动物重现长汀、来到长汀,成为它们安家的理想之地。

县林业局副局长邹清文说:“长汀县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野生鸟类不断被发现,仅2019年就发现34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鳽、黄胸鳽,今年这个海南鳽,又回到了长汀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说明长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目前,长汀县有野生鸟类294种,是福建省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县份之一。

据了解,海南鳽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海南鳽在长汀再次筑巢“生儿育女”,这可以证明长汀县生态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长汀县已成为越来越多鸟类理想的栖息地,海南鳽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县林业部门已采取相关保护措施,以保护这窝海鳽的顺利繁殖成长。

海南鳽也叫海南虎鳽、海南夜鳽。据文献记载,自1899年英国人首次发现海南鳽后,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才又陆续在浙江、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发现其踪迹,但图像记录极少,有关繁殖资料更是稀少。去年,拍鸟爱好者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观察拍摄记录海南鳽,摸清了海南鳽从幼鸟出壳、长出雏绒、飞羽、褪尽雏绒、乞食、练习平衡和飞翔能力等发育过程以及亲鸟外出捕食、归巢等规律,完善了海南鳽的繁殖资料,这类资料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