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夕阳”永葆美丽
□通讯员 江鹏
近年来,长汀县以开展全国居家养老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着力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夕阳”永葆美丽。
实施医养结合工程。初冬时节,笔者在长汀县新桥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托养区看到,老人们有的看电视、有的聊天、有的下棋……虽然天气寒冷,但这里却温暖如春。
“这里条件很不错,生活很方便,身体哪不适,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82岁的老人丘某茂对这里的“养老”生活很是满意。老丘是童坊镇林田村人,长期患腰椎间盘突出,孩子外出务工,妻子也80岁高龄了,家里无人照顾,今年3月被送到医养中心“安了家”。据医养中心负责人巫梦洁介绍,目前,像老丘一样在新桥医养中心托养的老人有200多人。
巫梦洁说,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打破了医疗和养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自成系统的格局,把医疗和养老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供“1+1>2”的新型医养服务,实现康复区和托养区之间互联互通,老人有病直接在康复区治疗,痊愈后由康复区转入托养区颐养。同时,为因病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特色专科医疗服务,实现了“医、养、护”一体化。
目前,长汀县依托汀江沿岸乡镇特有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优势,以小城镇建设为试点,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从2014年以来,先后在新桥、河田、南山、策武等乡镇建立起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工程。2017年6月,经多方考察,长汀县引进禾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公司,推行政府购买、市场运作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据了解,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包括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和80周岁及以上(不含退休退职人员)等特殊老年人群体。这些老人享受禾康公司提供的助洁、助餐、助浴、助行、代购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有4个乡镇纳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共5490名老年人受益。
实施兜底保障工程。大力实施“精准低保”,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进一步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确保所有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力争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错”。2019年上半年共有2034位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纳入特困老年人1081人。城市低保标准由2017年上半年的5700元/年提高到目前的6456元/年;农村低保标准由2017年的3210元/年提高到目前的6456元/年。对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护理补贴。
实施养老产业培育工程。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园重点开发老年保健、康复护理、助行视听、老年家居等四大类老年用品,实现养老产值增收。以养生养老规划为主,打造“生态长汀”名片,在策武、大同等地建设长汀综合养老中心、长汀华创康养中心等项目及汀州宋慈路中草药健康旅游、店头街文化旅游街区,吸引“旅居”老人。
实施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程。与长汀职专联合引进瑞泉健康产业发展公司,开办以护理为主的专业课程。同时以瑞泉康养照护学院为合作基地,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水平。目前全县有195人从事养老服务业,这些人员通过培训,均获得管理、护理等专业技能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