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石有座“铁索桥”
图为雁石北河村铁索桥。
□ 郭明杰 文/图
在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北河村有一座璀璨夺目“铁索桥”,有的人早已遗忘,有的人却还记忆犹新。这座铁索桥是8503铁道兵团修建漳龙铁路时留下来的遗产,时经60多年光阴,依然光彩夺目,继续为人们造福。
说起这座桥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龙岩四面环山,“路隘、林深、苔滑”是龙岩盆地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引领闽西老区人民开铁路、公路,打开了交通闭塞的山门。1957年修建鹰厦铁路(鹰潭—厦门)。完工后,马不停蹄,立即进入漳(漳平)龙(龙岩)铁路建设。漳龙铁路依山傍河,沿着九龙江上游龙津河道,逶迤而行。路程虽然只有75公里,但所经过的地方都是高垒深堑,悬崖峭壁,荆棘藤蔓,一路上桥梁、沟渠、涵洞、隧道一个接一个,真是一条艰巨的工程。
特别是进入雁石镇北河村至铁山镇富溪村地段,虽只有2公里左右,但尽是峡谷险滩,河水湍急,怒涛奔腾,河面宽100多米,河深10余米,河东是漳龙铁路必经之地,山峰峻拔,陡峭悬崖,地势险要;河西就是北河村,当年的8503铁道兵团150多人便驻扎在这里,在地头、田边、山上安营扎寨,居住的民工也有300多人,总共有500人。他们夜以继日,锲而不舍地为建设漳龙铁路辛勤劳动,时时都要过河到工地上班,靠一条细小的小木船显然不够。摆在面前的问题如何解决呢?8503铁道兵团领导认为只有架桥才是好办法。要架木桥当地没有木材;建水泥桥材料缺乏,资金短缺,最后研究决定架设一座“铁索桥”,不但成本低,速度还快。于是,在桥的两端各埋20厘米见方,长4米多的钢筋水泥柱,按45°的斜角深埋地里,成了简易的桥墩。桥面架设4条粗粝的铁索,然后用竹片铺成,每片都要用8号铁线一片一片缠绕绑紧。两边各用同样粗的铁索两条作为护杆,整座桥共有8条铁(钢)索组成。为了使竹片统一受力,桥面两边护栏边上,中间加铺木板,就更加牢固平稳。
铁(钢)索桥总长120多米,宽2.1米,铺好后,过桥却有一门技术。如果行走时,脚步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就会引起桥面上下弹动,左右摇摆,让人胆战心惊。
璀璨夺目的北河铁索桥与四川大渡河铁索桥相比各有奇观。外貌相似,实质不同,大渡河铁索桥是用13条铁链结构所制成,而龙岩北河铁索桥用小钢丝扭成的铁索制成。但不是论结构如何差异,它们所发挥的功能都是一样。
8503铁道兵团为了感恩当地政府和人民,特意把这条有惊无险的钢索桥留给北河村人民作纪念,铁路边坡水泥壁上还有一首依稀可见的诗歌:“铁索桥边万重山,悬崖峭壁心胆寒;铁路健儿凌云志,定叫天堑变花园。”
2017年新罗区政府拨款15万元对这座铁索桥予以维修,北河村百姓群策群力献工相助,购买8条比“拔河绳”还要粗的钢丝绳进行加固,桥面以旧换新,把所有腐烂变质的竹片、木片全部拆换,改用东北松片双重铺设,每片加上防锈、防腐的桐油进行刷漆,把所有钢丝全部加上“机油”,保护钢丝永不生锈。现在走起来跟“栈道”一样舒服。凡是到天宫山旅游的游客都要到此地驻足观看,成为当地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