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尊老敬老爱老成为常态
■ 梁熙
又逢一年重阳佳节,龙岩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庆祝此传统节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是九九重阳的节日意蕴,是延续千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体现。在全力打造“大爱龙岩”文明品牌的今天,推动这一美德从个体善举升华为社会常态,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这需要制度的坚实保障、文化的深层浸润和全民的自觉参与,才能在闽西大地上让敬老成为“流行”。
筑牢制度根基,为敬老常态提供坚实保障。我市通过织密养老保障网络,将尊老理念转化为具体举措:城乡养老设施全域覆盖着力破解“养老难”问题,“长者食堂”“适老化改造”等举措精准对接老人生活需求......这些政策着眼于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需要主管部门完善更多民生保障政策,真正将传统美德转化为老年人的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为敬老风尚的常态化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文化浸润,为敬老常态注入内生动力。客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尊老元素,从土楼保存的家风家训到各村的乡规民约,敬老传统早已成为龙岩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文化优势,通过弘扬孝亲典型、讲述敬老故事、传承优良家训,让尊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推动全民参与,为敬老常态凝聚强大合力。文明风尚的形成,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全国文明家庭廖志添夫妇的孝老敬亲做示范,连城周雪梅无偿运营长者食堂......这些鲜活事例证明,敬老是人人应该参与的行为。如果我们都成为敬老美德的践行者,生活中的每次礼让、每句问候、每份关怀汇聚成流,文明风尚将蔚然成风。
让尊老敬老爱老成为社会常态,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要创建更加和谐、更有温度的文明龙岩,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加深厚的文化滋养,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