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持续深化“水票”改革

水资源变活资产 好生态添新效益


本报讯(通讯员 俞晓芬 段乐闻 卢阳沦)连日来,在新罗区白沙镇,水库库面、小山塘等各类水体资源纳入“水票”改革体系的工作持续开展,进一步拓展水资源价值转化路径。

2024年12月,新罗区白沙镇率先在全市完成首笔“水票”交易,成功签约授信70万立方米取水量,并获得市农商行1000万元授信支持。这一成果是资源变资产、生态变效益的生动实践,不仅激活了富余水资源的价值,也从传统的“治理管护”向“资源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模式通过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明确水资源产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以“五票改革”中的“水票”机制为抓手,以“水库”建设为核心保障,新罗区统筹水利、林业、环保等多部门力量,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通过开展水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性生态工程建设等多项工作举措,推动“水生态、水经济、水共富”深度融合,谱写“水文章”共富新篇。

在白沙镇,高效完成了36户网箱清退签约任务,使库区水质得到显著提升,为“水票”机制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同时,实施投资1800万元的万安溪生态修复工程,采用“近自然造林”技术种植木荷、枫香等保水树种,构建乔木-灌木-草本立体蓄水系统,预计新增蓄水量30%。

同时,新罗区从森林精准提升、流域生态修复、智慧监管体系方面推进三大工程体系建设,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至2030年,实现森林蓄水量将从6.2亿立方米增至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6%以上;实施九龙江水源涵养林保护等5个湿地修复项目;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配备无人机巡航和红外监测设备,实现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控,为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水资源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罗区将继续深化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水文章”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