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士这件宝,长汀“工合”社制造
斗笠、麻鞋、军毯,被誉为抗日将士的“三宝”。但鲜为人知的是,斗笠是由长汀“工合”社生产的。
前线有闽西子弟浴血奋战,后方有闽西“工合”实业救国。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1938年初,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路易·艾黎与埃德加·斯诺等中外友人发起“工合”运动,以合作社形式,组织失业工人和难民,在非敌占区开展工业生产,支持中国长期抗战。
1938年8月5日,“工合”在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挂牌成立。此后“工合”运动迅速发展,到1942年,在中国10多个省建立了2000多个工业合作社。
时间定格在1939年5月4日,东南区“工合”长汀事务所在长汀城前街修家祠正式成立。从此,长汀成为福建工业合作运动中心。
长汀事务所成立后,先恢复1个油纸合作社,再建4个造纸合作社。事务所积极恢复生产、改善工人生活,指导改良传统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油纸合作社产量最多时占长汀纸业70%以上,长汀的玉扣纸远销港澳和东南亚。
依托汀州资源优势,长汀“工合”事务所办起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其中,城区有针织、雨伞、印刷、机器厂,乡区有纸业社、炼铁社、炼糖社、砖瓦社、榨油社、面粉社等。至1942年,共建立了19个行业38个“工合”社,社员600多人,年产值达百万元。
长汀“工合”社生产品种繁多,有针纺织品、服装鞋帽、日用食品、文具造纸、五金机械等数百种,产品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外地及抗日前线。当时,长汀“工合”社生产的斗笠与瑞金“工合”社生产的麻鞋、宝鸡“工合”社生产的军毯,被誉为抗日将士的“三宝”。
此外,长汀事务所非常重视干部社员的培养教育,不仅举办“工合社员学习班”,还定期开展时事讲座、教唱抗日歌曲,激发社员的抗日爱国热情。在瑞金举办的三期“东南区工合讲习班”中,长汀有13名干部参加学习。
除了长汀,连城也开展了“工合”运动。1943年,共产党员毕平非在连城姑田正式成立“工合”连城事务所并兼任主任,组织人员在姑田、曲溪、莒溪、赖源等地发动纸业工人,恢复和新成立13家纸业社,自愿为支援抗日战争多产纸张。
在最艰难困苦的抗战时期,为了支持前方抗战,长汀、连城等地开展了以工业合作社为中心的生产运动,发展战时经济,安置难民和失业人员就业,以实业救国之力保障前线供给、维系后方经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龙媒体记者 陈良锦 池银花 通讯员 栾振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