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围绕打好“大爱龙岩”牌,推动残疾人工作在全市有作为、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
同沐暖阳共奋进
■龙媒体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林双双 郑一帆
五月既有初夏的炽热,也流淌着人间的温暖。
5月16日,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活动暨“大爱龙岩·红土助残”行动启动仪式举行。本次全国助残日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全市围绕开展“大爱龙岩·红土助残”行动,聚焦就业帮扶、康复服务、兜底保障、出行无碍和社会助残五大关键领域,全方位保障残疾人权益。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围绕打好“大爱龙岩”牌,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及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三项重点”为工作抓手、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为保障的“131”残疾人工作体系,残疾人工作在全市有作为、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各地涌现出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龙岩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残疾人文体活动有成效
北京时间2024年9月3日凌晨,来自龙岩的李凤梅,闪耀巴黎残奥会。在第十七届残奥会羽毛球项目中,她以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发挥,斩获2枚金牌。
李凤梅是一位肢体残疾人,2013年入选福建省残疾人羽毛球队,曾获得全国残运会7金1银,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2金1铜、2024年世锦赛3金的好成绩,成为福建代表团的“多金王”。
李凤梅的励志故事,是我市残疾人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全市共培育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210名,重点康复体育关爱家庭1014家,发展特奥运动员36人,发展特奥融合伙伴280人。开展残疾人运动员苗子选拔,选送15名运动员参加省级训练营,备战2025年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举办首届残疾人游泳康复体育训练营,扩宽体育苗子选拔新渠道;选送的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在全国、全省屡屡获奖。
残疾人就业创业有亮点
今年4月,中国残联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公布第二批“美丽工坊”名单,龙岩市新罗区“书梦美丽工坊”凭借创新助残实践脱颖而出,成为福建省唯一上榜单位。
工坊成立至今,已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200余人次,带动65名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的母亲灵活就业,13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让她们凭借手艺实现经济独立,在兼顾家庭的同时重拾生活信心。
为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新路子,我市残联部门深入开展“走企访岗促就业”,详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宣传助残惠残政策。促进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7家,累计安置109名残疾人就业。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有针对性地举办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去年52名有就业需求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促进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开辟“庭院经济”增收新途径,为527名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发放扶持资金206.33万元。
以长汀县为先行试点,在全市创新推广“残联线上推荐、农业银行上门办贷、残疾人家庭受益”金融助残模式,有力促进残疾人群体就业增收,全市授信人数325人,授信金额5549万元。2024年长汀县残联在全国金融助残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残疾人兜底保障有温度
就业、教育、体育等领域提供更多平等参与机会的同时,兜底保障网也越织越牢。
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全市残疾人纳入低保19480人,纳入特困供养4341人;实施“一户多残”政策,2024年为3595户7693名残疾人发放补助资金454.68万元;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比省定标准高20元。
同时,着力提升居住环境、数字环境、社会环境情景温度,让残疾人“有碍”变“有爱”,超额完成2024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完成1018户,超额完成任务;以武平县为试点,在全省率先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无障碍电影平台,举办线上无障碍电影10场,服务1700余人次。
速评
残疾人是需要社会各界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关注残疾人朋友,远不止助残日这天,我们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持续营造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365天,天天都是助残日,帮助更多残疾人绽放生命光彩,持续深化拓展“大爱龙岩”品牌,努力把“春天的事业”打造成为“大爱龙岩”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