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 忠诚担当

——记龙岩市公安局江山派出所所长吴冬云


通讯员 张菡珏 张国娟

以“守人民的江山、护江山的人民”为己任,以“熔炉百炼,淬火成钢”为队伍建设目标,吴冬云带领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江山派出所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还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据了解,2019年7月,吴冬云来到江山派出所工作,与辖区群众共同相处6个年头了。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龙岩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助力如画江山建设

挥洒生态警务丹青

江山镇地处新罗区西北部,辖区面积248平方公里,矿产资源、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龙岩“中心城市后花园”。

2024年11月,在吴冬云的积极推动下,江山派出所在江山镇睡美人山脚下设立了“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点”,建立党政主导、公安主力、部门联合、科技赋能、多元协同的“联、防、护、治”生态警务联勤工作机制,为江山镇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铜钵村几位村民途经一处山坡时,发现可疑人员正在采挖野生植物。村民在阻拦可疑人员离开的同时,第一时间向派出所反映情况。接警后,吴冬云带领联勤工作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打开涉事车辆的篷布后,映入眼帘的竟是多株大型野生杜鹃,该物种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物种。

鉴于案情涉及林业资源保护,吴冬云当即联合当地林业站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取证。经调查,此次盗挖事件系某花圃负责人为牟取商业利益,在发现江山镇的山林中有多种珍稀植物后,便想盗挖后再高价售出。此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工作中,江山派出所通过组建生态义警队,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保护宣传,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实现联合巡护及联防治理。生态义警队成立以来,开展联合巡逻,化解农林水等生态领域矛盾纠纷,成功查处4起非法狩猎行为。

用心用情纾困解难

做服务群众贴心人

今年5月6日,晨光初洒江山镇,笔者跟随吴冬云穿行在村巷里。她笑称:“都说我是镇上的‘管家婆’,谁家有个家长里短、大事小情,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我。”话音未落,迎面走来的山塘村村民老廖便热情地迎上来,邀请吴冬云到家中喝杯热茶。

闲谈中,老廖回忆起2023年8月的一天,他注意到一名可疑人员驾驶收废品三轮车,在某饭店门口徘徊。当驾驶员将堆放在门前的钢制脚手架偷偷搬上车时,老廖立即向吴冬云报警。“您别急,我们马上就到!”电话那头传来吴冬云清亮的声音。警车呼啸而至时,可疑人员正欲驾车逃离,被当场抓获。

用心用情,才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吴冬云组建江山镇出租房东群、警校联系群等,带领民警实名加入各村微信群组,为辖区居民即时提供公安业务咨询和预约办理服务,发送反诈警方提示,充分发挥“无接触、零距离”的为民服务“微阵地”作用,进一步拉近警民距离。不仅如此,吴冬云还为窗口民警配备移动警务云端,上门办理户籍等业务,打通服务偏远山区群众“最后一公里”;配合镇村部门建立健全家访制度,摸清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立足红色资源“富矿”

以“淬火丹心”化纠纷

江山镇红色资源丰富,中央苏区的第一家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就坐落于此。“熔炉百炼,淬火成钢”是山塘兵工厂的精神内涵。吴冬云立足红色资源“富矿”,总结出“淬火”调解法。

她表示:“农村矛盾多发生于土地权属纠纷和邻里纠纷,往往是多人参与。‘淬火’调解法第一步便是‘冷隔双方控局面’,就像军工淬火前的准备工序,民警先隔离纠纷双方,通过走访双方当事人、亲属、邻里、合伙人等,尽可能全面了解事件真相,客观明晰纠纷缘由,为调解打下基础。”

调解第二步为“添准助力促协商”。要为“调解炉火”添上“合适干柴”,派出所不能单打独斗,需充实调解力量。除了派出所、司法所、公益律师、镇村干部外,吴冬云还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威望的乡贤人士担任义务调解员,参与到沟通疏导等工作中来。

在对当事人双方沟通疏导达到成熟条件时,民警便“趁热打铁”,开展调解第三步“看准火候达和解”,为双方搭建协商平台。吴冬云分别与当事人双方单独谈心,了解双方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再站在双方角度理性分析,逐步缩小矛盾。

矛盾得到解决后,吴冬云认为矛盾纠纷调解还有最后一步——“回暖关怀建和谐”。于是,吴冬云适时电话沟通、实地回访双方当事人,动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巩固调解成果,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运用“淬火”调解法,吴冬云化解了多起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