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拓展提升“长汀经验”
■ 钟炳林
《闽山闽水物华新》书中为我们讲述了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故事。作为亲历者,我很有感触。
长汀是八闽大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当地群众饱受大自然暴怒的辛酸苦辣。长汀人民也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先行者,1940年福建省研究院设立“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区”,是中国最早的水土保持研究机构。但是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汀经历了“治理-破坏-再治理-再破坏-大规模治理”的过程,水土流失日甚一日,阶段性治理成果得而复失。1958年至1985年27年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80万亩。
长汀县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是从198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视察长汀开始的。项南要求长汀从全省水土流失的“冠军”到夺取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冠军。1999年11月、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省长习近平同志视察长汀,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连续十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从政治高度、时间跨度、资金额度、执行力度,开创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河,长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舞台中央。
1985年至2012年又一个27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0万亩。
习总书记的长汀生态情永远让人难忘。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专程到长汀视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原本他到龙岩是视察省重点工程梅坎铁路和棉花滩水电站,视察长汀是后来增加的内容。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曾于2008年1月委派新华社总社记者到长汀调查了解,以内参形式呈报;201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福建长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绿》,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阅后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继续支持推进的意见。《习近平在福建》采访了35位同志,地方的同志仅有两位,分别介绍了“晋江经验”和“长汀经验”。
河田不墨千秋画,汀江无弦万古琴。如今,从“火焰山”到“绿满山”,从“水土流失重灾区”到“水土保持先行区”,从“贫困县”到“十佳县”,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进则全胜”的殷切嘱托,书写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四库全书”。
(作者系长汀县原副县长、县水土保持事业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