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香寮将道路建设与“功德银行”治理体系相结合

修防火路 上功德榜


本报讯(龙媒体记者 赖韦元 通讯员 赖荣玉)“功德榜的作用主要是表扬村里的好人好事,去年建设的许家山和粗溪路两条防火路,一是可以杜绝火烧山,二是方便了村民上山砍竹子和挖笋,三是村民交通安全了,四是方便了企业做生意,所以我们把这件事登上了功德榜......”昨日,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功德银行”行长、连续三届获评“功德之星”的香寮村乡贤代表苏梓东对记者说。

香寮村是全国闻名的“百姓村”,全村97个姓氏1700余名村民以和谐共处闻名,近年来通过“功德银行”创新基层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2024年,漳平市启动森林防火应急道路二期、三期工程,修建了29条森林防火应急道路,涉及该市15个乡镇25个村,总长约93公里,严格按照林区四级公路标准建设,配套涵洞、边坡防护等设施。其中包括香寮村的许家山和粗溪路两条防火路。

香寮村将道路建设与“功德银行”治理体系结合,设置“护路先锋”“防火卫士”等专项积分项目,通过立碑载榜形式,将道路建设与村民德行积分挂钩,使防火通道成为全民参与的德治实践。村民参与巡查、养护等志愿服务可获积分,兑换物资或作为评优依据。“既能守护绿水青山,又能为子孙积德,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抢着干。”这种模式将公共事务与个人荣誉结合,使传统德治文化焕发新活力,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治理转变。

防火路的最大受益人是该村的致富带头人苏克生。他经营着一生态农业公司,有400多亩竹林,年产笋干1万多斤,冬笋3万多斤,收购附近竹农的鲜笋和笋干,季节性地雇用数十个村民在竹山和笋厂务工。他说,以前竹笋从山上运到笋厂要一二十分钟,现在只要五六分钟就够了,而且非常安全。

村民管文荣也说,村民靠山吃山,最担心森林火灾,过去巡山护林靠双脚,如今防火路直通林区腹地,森林防火非常方便,上山劳作也非常安全。

漳平市林业局副局长余东强说,将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与“功德银行”深度融合,将道路建设与生态修复、德治教育、制度创新同步推进,使防火应急道路成为串联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的多功能纽带,激活了全民参与热情,产生了安全、经济、生态等多维效益:防火路网络覆盖重点林区,森林火灾应急响应能力大幅提升,惠及沿线多个行政村;道路贯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竹木加工、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边坡覆绿工程修复生态,实现“路通景美、林茂民富”的良性循环。当前,漳平市正积极推进“智慧护路”提升工程,计划建立道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道路巡查、隐患排查、养护记录的实时动态管理。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德治+科技+生态”的融合路径,将实施“智慧护路”工程,深化积分应用,探索与金融信贷、技能培训挂钩,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漳平特色的生态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