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谷仓琐忆


刘中华

刘源老家二楼的房间里,陈放着一个老谷仓,这是我太祖父留下的物件,距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老谷仓黑黝黝的,千疮百孔,早已经不放谷子了,仓顶上放着谷箩、竹篮、竹漏框,由于年久未用,也均已残破。仓门横竖斜贴着残碎的“五谷丰登”“五谷满仓”字条,有被岁月褪成纯白的,有依旧鲜红的,也有粉红的。仓门板正中是一副墨书繁体字对联,横额“五谷丰登”,上联“乃积乃仓万年兴”,下联第二个字被红纸贴住,我小心翼翼地撕揭开一大角,依照笔画的横竖,联系上下字内容,揣度出应该是“我黍我稷千秋茂”七个字。

谷仓右侧钉挂着一根竹缝条,这叫“刀鞘夹”,用于插放柴刀的。看到“刀鞘夹”,我的脑海立即浮现出少年时半梦半醒的黎明,就被小伙伴们的邀约声唤醒,一起上山砍柴的情景。砍柴时,采几把野果吃到满牙黑,吃剩的再带回家。野果有竹子佛、酒醉老、沙坨子、水淋子、麻藤包、米筛子、弄鼻枣......偶尔,燕子背梁的山间会传来男女对唱的山歌:对门妹子嗯尿救敢歪,(方言“对面妹子不敢嘴那么厉害”)嗯前骂你嗯尿先骂埃,(方言“我没有骂你不要先骂我”),有朝一日从我门前过......那时候小,对情歌没感觉,只觉得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直冒汗,渴得喉咙干燥受不了,就迫不及待地冲下沙秀窝,喝口山泉水,双手撑地趴在泉边,低头把嘴伸下,牛一样猛喝狂饮,直喝到胀肚子,才打着水嗝慢慢登回山脊小道上。最倒霉的是遇上下雨天,去时晴天,到山上砍完柴了就下雨,夹杂着凄冷的山风吹来,淋湿的小身子又饥又饿又冷,常常伤心得哭泣,一股奋斗的志气也自心里涌起,发誓要努力读书,以后出人头地。

后来果遂我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汀师范,毕业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老谷仓传到父亲手中,此谷仓除了放稻谷外,还放一些其他农作物。有次为了多留些饭给上山打柴未回的爸妈吃,哥哥不让我再打饭,把饭盆锁到谷仓,让我望仓兴叹。在分田到户之前,父亲当生产队的保管,他公平公正地分发队里的粮食,从不私心,获得了各家各户的一致好评。那时,大伙对集体劳动不热情,出工磨磨蹭蹭,每次都要队长反复地挨家挨户吹哨子,并大声喊叫“出工啦,出工啦......”。到了地里,有很多人偷懒,只顾打趣讲笑话,所以产量不高,每家从生产队里分到的粮食都很少。19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大家伙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立马翻番,我家谷仓渐渐地满了起来,每到夏收秋收谷子进仓时,父亲总要喜滋滋地用大秤把谷子称一下,详细地记录再贴在谷仓门上的收成记录单上,哪块田收获多少斤谷子,一清二楚,虽然随后要把粮食用板车装一部分,推到村口或河田粮站去交公粮,然而毕竟我家也逐渐迎来了能吃饱饭的日子。

关于谷仓,我还听父母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年轻妇女对公公婆婆不孝顺,常背着家人偷煮好吃的。有一天,她半下午睡觉醒来,又要打开谷仓拿粉干偷煮,不想一开仓门,看见黑洞洞的仓内蹲着两个白胡子似的神仙,吓得她“啊......”地惊叫一声差点昏死过去。原来,公公婆婆见媳妇天长日久偷煮点心,很生气,想告诉儿子,又怕引起儿子与媳妇的吵架不和。这一天,实在气不过,公公婆婆两人见媳妇午睡未醒,也偷煮了一次粉干,煮好装小盆,端着躲到暗黑的谷仓里偷吃,吃到一半时,媳妇开了仓门,看到正夹着一大筷子粉干往嘴里送、听到声音又瞪大了眼睛的公公婆婆,以为遇上神鬼了......自此以后,媳妇再也不敢偷煮点心了,婆媳关系也慢慢好转。

人到中年易怀旧,凝望着黑漆漆的老谷仓,我那祖父祖母、太祖父太祖母们,又该有过多少仓前辛酸惆怅或喜悦憧憬的思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