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夯实必备知识 聚焦地理思维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建议
■钟华胜
高考日益临近,在最后一段时间里,能否实现在一、二轮复习基础上的内容整合、知识梳理、体系建构、能力形成,促进由知识到能力再向素养方向的提升,是高考取胜的关键。越临近高考,地理复习越要讲究方法和效率,要增强得分和争分意识,寻找突破口,克服“高原现象”和“定型想法”,实现“后来居上、后劲十足、持续发力”的美好愿景。以下提几点建议与同学们分享。
一、关注考试反馈,注重查缺补漏
高考评卷阅卷的实践证明,考生基础不扎实不过关,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综合和灵活迁移运用能力欠缺,是基础题得分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后期时间有限,与其盲目地大量机械刷题,不如沉下心来查缺补漏,夯实基础,在反思过程中实现“知己知彼”“以不变应万变”的复盘状态。要充分利用近几次大考的诊断功能,查找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思维方面的缺漏点、薄弱点、迷思点或者盲点和痛点,列出问题清单或易混易错题集,冲刺阶段有针对性地予以重点强化和逐项突破,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减少失分就能多得分”。
“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要怕暴露自己的问题,刀口向内,勇于自我剖析,才能创造“凤凰涅槃”“华丽逆袭”的奇迹。冲刺阶段要重新品味过去做错的题,通过回归教材,分析出错的原因,是审题、知识储备或逻辑推理、迁移应用、思维定式等哪个环节出问题?如何克服和弥补或者强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是突破自我的关键。错题重做是查缺补漏的良好途径,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建议在做题时,尽量忘掉先前做同类题的模板和套路,树立新情境、新问题、新方法、新思维的解题理念,从而实现从解题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跃迁。
二、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思维体系
核心知识是支撑学科脉络和思维方法的关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后期复习应大胆取舍、抓住重点,如核心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人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地理核心能力等,以它们为凝聚中心,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统摄其他零散知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特别是要挖掘知识间的纵(时间)横(空间、属性)联系,简明扼要地把它们之间的内在强关联用简图形式展示出来,构建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知识体系和思维路径,使主干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在考试中能及时激活、便捷调动和灵活应用。如以太阳辐射总量、热力环流、气温、蒸发、风、水的三态转化形式和能量交换、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地质作用和地貌、地壳运动和构造地貌、风化和风力作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收支平衡原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为关键词,去回归教材重组知识,织成知识网络,形成思维体系。建议每天选择一个核心知识点编织一幅思维导图或逻辑框图。实践证明,体系化、网络化的活性知识远比碎片化、零散化、堆栈化的惰性知识更有价值。
三、实行问题导向,促进思维进阶
高考地理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常以时政热点焦点、祖国建设伟大成就、现实重大问题等为切入点和素材,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新路径,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人地关系问题,拓宽选材视野和认知视角,重视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整合地理知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探究和解释地理问题,阐释地理事象,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平时做题时,要多归纳思路方法,凝练思维通道路径,锤炼地理思维品质,提升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解题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转变。
四、重视审题方法,关注规范表达
高考非常强调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呈现“阅读量增加,图表新颖,设问创新”等特点。许多同学得分不高的重要原因:一是看不懂题意,不知道问什么,造成答非所问;二是不能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特别是面对新情境新设问又没有答题模板时,无所适从,乱答一通,得分率很低。其实哪怕是难题,图文材料中也基本上提供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结论,只不过隐性地显现,还要通过建立关联,挖掘出其内在逻辑,进行合理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而已。因此,冲刺阶段,同学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做题,要精做题,如可多做高考真题,一是先格式化审设问,如从时间、空间、行为动词、关键(中心)词、限定词等角度审设问,明确“问什么?”;二是强调“材料第一”,结合思路、教材原理,从文字和图表材料中寻找对接方式,推理形成答案。清除掉先前做题习惯和回忆原题套路的固定模板,除了从新材料中找寻信息形成答案外,还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平时储备的活性知识去组织答案。三要“借题发挥”,通过做题及时发现问题,防错纠错;四要高度重视规范表达,少用口头语、多用书面语,巧用地理术语;论点全面有序,用词准确精练,不漏点或重复同一论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前因后果,有理有据,逻辑正确;分点分行,杜绝错字别字。书写形成符合题意的规范化表述结论(文字或图表)。
(作者系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