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梯次培育机制,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创新资源集聚 产业升级“开花结果”


龙媒体记者 赖卓敏 通讯员 金新颖

“目前我市已筛选出24家拟入省级培育库企业、40家市级培育库企业,首批推荐4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8家申报市级,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18日,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2025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入库培育工作全面启动,我市正以梯度培育为路径、以精准服务为支撑,持续夯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为“2+4”工业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春日的闽西大地,创新热潮涌动。在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上,电子级超净高纯试剂正完成最后一道质检。作为2020年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企业聚焦半导体材料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填补国内半导体关键材料领域空白。这是我市实施“入库—培育—申报”梯次培育机制的典型成果,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54家、市级116家,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良性培育生态,成为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在连城县工业园区,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真空绝热板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作为2020年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企业深耕冷链物流与家电保温材料领域,产品出口至美国、德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从市级到省级技术中心的培育过程,是企业研发体系规范化的重要阶段。”企业负责人介绍,我市建立的分级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研发费用归集、创新团队培育等专项服务,帮助企业打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节点”。

政策支撑为企业创新提供“硬核”保障。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二条措施》,对首次认定的省、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8万元一次性奖励。

在长汀县稀土工业园区,厦门钨业旗下的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正加速推进钕铁硼磁材智能化改造项目。作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企业联合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建立“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高性能磁材制备技术。这是我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缩影。

我市通过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分级培育库,实施动态化管理模式,并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为企业创新筑牢坚实基础。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汇聚。在此过程中,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政府引导下,积极与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合力攻克技术难关,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市工信局正推进2025年首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24家培育库企业已进入入库审核阶段。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将持续强化动态管理,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中试服务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基础研究—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速评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地与深化,那些身处培育库中的企业将如春笋般拔节生长,不断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在当下,这些企业技术中心已成为龙岩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带动更多关联产业蓬勃发展,让龙岩的产业版图不断拓展与升级。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我们相信,这些企业技术中心必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