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芒花开
■温连光
春天的河畔,菅芒又开始扬花了。每当风来的时候,它们就唱着一首洁白的歌,在风中摇曳着瘦削倔强的身姿,绒毛似的花朵不时摇落,飘飘悠悠地飞起落下,继续着生命的轮回。
闽西多山,物种繁多,菅芒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只要给点泥土就能生长。它的种子随便落到哪儿都能生根发芽,遍布山沟丘陵、田头路边、山坡溪畔,甚至屋顶......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随处可见。
在这座地处东南的小城生活将近二十个年头,老家的一些人、一些事,随着岁月沧桑,人世蹉跎,逐渐淡忘、褪色。但总有那一花、一草、一木、一石时常跃入脑海,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在不经意的瞬间,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老家新罗万安好坑自先祖肇基以来,素以“耕读传家”为立足之本。那环村四周的片片梯田和仅有四百余人的小村却拥有三座学堂足以说明,亦耕亦读的基因,同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春种秋收等,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人身上,成了一种烙印,一个符号。
幼年求学的旧学堂旁,有清澈溪涧。溪水像欢快的小精灵,一路欢歌,在学堂外灰坪下汇成小水潭。潭边长着几簇菅芒。春时,菅芒在风中俯仰,穗子似未及簪牢的白发,轻轻摇曳,揉碎在潭面,惊起几尾藏在石缝里的石斑,青灰色身躯擦过苔痕斑驳的溪石,划出银亮的水痕。我们常把书包垫在溪岸上,赤足踩进学堂背后的小溪里。菅芒的长叶,随风飘动,像在提醒谁的作业本还摊在石桌上。有时蹲在潭边看云朵碎成游鱼,忽然被菅芒拉得老长的影子泛起的涟漪惊觉。仰头,日头已爬上灰瓦檐角,仿佛要伸进半开的木门里,偷走先生戒尺下那叠未批的习字簿。
菅芒是农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春耕时节,母亲劳作之余,趁天还未破晓,便迈向溪边、山坡寻找茂盛的菅芒。她熟练地挥动着镰刀,一丛丛菅芒便成牛儿最优质的饲料。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牛儿是家中的主力,承载着全部希望。夜晚,乡村沉浸在梦中,母亲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走进牛棚,为牛添上白天割回的菅芒。昏暗的灯光摇曳着,将母亲疲惫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的,倾诉着生活的艰辛。牛儿咀嚼菅芒的声音,与母亲温柔的低语交织在一起,成为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
秋风起,芒花落,村庄又热闹起来。奶奶带我们爬坡越岭,挑选粗壮、蓬松的菅芒,割下抱回家。菅芒晾晒在院子,阳光洒下,雪白花朵泛出柔和光芒。风一吹,绒毛像雪花纷飞,院子满是梦幻,如同童话世界。坐在小凳上,奶奶专注整理花秆,扯去外层薄叶,露出金黄花茎和光溜花梗。每隔五六厘米扎一圈,扎成小口杯大小,再用刀削整齐,一把结实耐用的扫帚就做好了。这些扫帚清扫家中每个角落,扫去尘埃,也扫出家的味道。
如今走在这座小城的栈道上,时常可见河边的菅芒,总让我想起老屋屋顶的那丛。它曾在暴雨中弯折,却在天晴后又挺直了腰杆,把种子撒向更远的天际。原来生命的坚韧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永远向着光的方向生长。就像母亲留在田埂的脚印,奶奶扎进扫帚的岁月,我们飘向远方的青春,以及那永不褪色的菅芒花。
人生,恰似菅芒,在岁月的长河中飘荡,难免历经苦痛挣扎,尝过酸甜苦辣。但,那又如何呢,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平凡之美,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能让自己的人生,也如菅芒花在风中摇曳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