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

议事站里谈心声 基层民主全过程


通讯员 林斯乾 张毅

“代表,现在镇里到生态公墓的道路狭窄,不利于群众前去扫墓。”“代表,从溪北村到发坑村的路网建设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调查路’研学线串点连线,希望早日完善。”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上杭才溪镇群众赶圩的日子。当天,位于才溪集镇上的“赴圩议事站”也热闹起来,不少群众走进这里,向值班的人大代表反映心声。

2024年3月,上杭县人大常委会利用当地客家群众赴圩习惯,在才溪集镇挂牌成立“赴圩议事站”。每月逢农历三、八圩日,赴圩议事站举办茶话会,全镇70名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轮流到站值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急难愁盼问题,相关部门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赴圩议事站还邀请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等单位专业人员,结合不同主题活动,灵活组织赴圩茶话会、立法征询会、民主议事会、法治宣讲会和代表联络会等各类活动。”才溪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王瑞华介绍。

“此前,有群众反映要进一步提升畲族文化节品牌。我们成立人大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畲族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县人大常委会侨台委主任杨进学说,如今,当地“三月三”畲族民俗活动常态化开展。

近年来,才溪镇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国家、省级人大常委会的肯定,相关做法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人大最有影响的二十件大事”“新时代福建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2021年7月,才溪镇人大主席团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一个设在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才溪人大主席团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赴圩议事站”等功能,组建了涵盖经济、行政、司法、群团等13个领域84个立法信息采集点,“一站多点”基层立法征询网络格局基本形成。联系点设立至今,先后参与地方组织法、畜牧法、学前教育法等14部国家法律草案立法征询工作,征集上报意见建议568条,其中40条建议纳入已公布施行的8部法律。“我们将大力继承和弘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精神,不断探索赴圩议事站等基层民主议事方式,更好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王瑞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