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党建引领聚合力 链动产业促发展
——解读龙岩市产业链党建“十个有”标准
日前,经龙岩市委研究同意,《龙岩市抓产业链党建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实施。方案强调,产业链党建是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高质量重构和基层力量资源的高水平配置的关键抓手。《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龙岩市产业链党建“十个有”标准,旨在通过组织优势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激发活力,将党的政治引领力转化为产业链发展驱动力。现对“十个有”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一、有县委一线指挥:破解资源分散,强化统筹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实现强县和富民统一,要在发展路径选择和发展成果共享上有全面把握”。县域产业统筹能力不足易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推行县级党委一线指挥,推动县委牵头开展产业发展科学论证,坚持一县一特色,全域、全员引链聚链加速形成产业集聚。
案例:2019年武平县委通过多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敏锐捕捉到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做大显示产业规模,以及毗邻的粤港澳大湾区“新显产业在升级、中小微企业在外移”的机遇。基于武平已有一些光学新材料、电子元器件企业入驻的实际情况,县委领导班子带领队伍奔赴多地向专家、学者请教,向企业家咨询求证,最终确定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立足“小好稳”,聚焦平板显示、LED显示与照明、印刷电路板三大板块持续发力,取得较好成效。
二、有明确首位产业:聚焦优势领域,推动差异竞争
山区地市发展县域产业面临财力、土地、人力资源有限等现实挑战,产业发展必须走差异化、集约化道路,集中县域资源发展重点产业,聚焦首位产业,避免“小散杂”,不搞遍地开花,避免县域之间、乡镇之间同质化竞争。通过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辨识度。
案例:在探索发展县域产业的过程中,武平县紧盯一个“专”字,集中力量引链聚链,形成全域招商合力,进行精准化招引,聘请产业智库专家、为全县领导干部讲授新型显示专业知识、设立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院、确定“一链、两重点、三延伸”的专项发展思路。2019年确立首位产业以来,武平新显企业数量从34家稳步增长至123家,产值、税收、用电占规上工业的比例显著提升。武平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山区小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合作案例”入选工信部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模式案例。
三、有部门和乡村协同推进: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全域联动
山区县域的镇村财力薄弱、发展空间受限,需向上寻求跨层级协作。要求部门和乡村协同推进,打破部门、乡镇各自为战的局面,举全县之力补链聚链,迅速形成产业集聚,是落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与“产业链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案例:上杭县创新推出“揭榜招商”,发布全县重点产业链项目揭榜招商榜单,有效动员全员全域参与产业链招商。全县各单位和个人已揭榜项目155个,已签约18个项目,转段落地项目13个。建立税收分成机制,对乡镇新引进并注册落地在县域内兴办的“飞地工业”“飞地建筑业”和总部经济缴纳的地方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充分调动县级部门、镇村干部工作热情的同时,有效破解镇村财增收较难问题。
四、有产业链综合党委协调:穿针引线,凝聚发展合力
围绕确定的首位产业,推动县级设立产业链综合党委,形成跨部门、跨层级的会商机制,可以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资源,解决政企对接不畅、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和发展动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红色引擎”。
案例:上杭县由县委组织部指导,工业园区党委牵头,以紫金矿业、德尔科技为链主企业,联合县直职能保障部门、属地乡镇和上下游石化企业共95家成员单位,建立金铜、新材料产业链综合党委。在上杭县新材料产业链2023年第一季度联席会上,针对瓮福紫金副产品氯气难处置问题,由综合党委牵线搭桥,促成新安科技与瓮福紫金合作成立福杭新业年产5万吨氢氧化钾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五、有一链一人才政策服务:靶向引育,破解人才瓶颈
山区县域普遍面临人才吸引力弱、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通过一链一人才政策的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产业链人才需求,破解“山区引才难、成果转化难”问题。
案例:上杭县积极探索“人才+资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人才资本、股权投资和基金撬动方式孵化培育新兴产业,成功引入全球矿山无人驾驶领军企业易控智驾在杭投资兴业。易控智驾依托上杭金铜产业链定制化的产业需求场景和一链一人才政策服务,引进3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创新构建AI矿山无人驾驶调度系统,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迭代升级。
六、有干部专才专用保障:锻造懂产业、会经济的干部队伍
干部专才专用保障是落实国家“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战略的体现。通过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优势,抓住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精准选配、专业赋能,将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转化为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动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力引擎”。
案例:武平县坚持每年招录、引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干部,优先让工信、发改、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挑选,并从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中选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名电子信息类专业干部充实到县工信科技局任副局长,实现“专才专用、专才先用”;选派51名岗位阅历丰富、产业服务业务较熟悉的“老局长”“老主任”等县管职级干部挂钩联系县内新显企业,为企业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七、有龙头链主企业带动:以点带链,激活集群效应
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抓手。龙头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能够整合资源、协调上下游,对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案例:上杭县充分发挥龙头链主企业德尔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德尔科技含氟电子气体和天甫电子超高纯电子化学品,引进落地晶旭半导体、紫金佳博、美庆热传等新材料企业,推动产业链的这些上下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业务上协作、资源上共享、创新上协同、品牌上共建、市场上共拓、资金上互助、人才上共育,促进链上企业集群同心而行。上杭县入选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氟化工新材料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群。
八、有标准化园区承载:集约发展,提升承载能级
县域产业普遍面临资源分散、服务低效等问题,分散布局制约产业升级。建设统一规划与集中管理的标准化园区,可提供专业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标准化园区的物理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发展的系统优势,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硬支撑”。
案例:面对来武平落地项目都是成长型、轻资产型,项目落地慢见效慢等问题,武平县委于2019年提出建设商业厂房,做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准备,为新显企业量身定制建成四期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同时,配套建设人才社区、公寓、职工宿舍等,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九、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共享资源,降低创新成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研发能力薄弱、技术迭代滞后等难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提供共性技术攻关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技术突破,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创新引擎”。
案例:武平县主动融入“数字福建”建设工作大局,以国投集团对口支援为契机,聚焦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采用“数据流程双向驱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大脑平台”,提升新显产业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服务质效。另一方面,采取“公建民投民营”的模式建设新显检测中心,解决新显企业产品就近检测问题,每年为新显企业节省约500万元。
十、有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全链联动,增强抗风险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供应链断点易引发产业链停滞,需建立应急协同机制,将供应链的线性关系转化为网状生态,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安全阀”与“加速器”。
案例:上杭县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聚焦铜精深加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成立上杭县金铜产业供应链金融公司,为园区金铜产业企业提供代采、代销、融资租赁等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流动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使企业专心生产和研发。上杭县先后修订完善工业经济20条、新材料产业10条等6项政策,系统集成84条真招实策,兑现惠企资金3.56亿元,减税降费4.38亿元,成为第一批省级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试验区。
结语
从“县委一线指挥”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十个有”标准既是龙岩破题山区产业发展的方法论,更是实践论。接下来,龙岩将继续深化“十个有”标准的应用,推动产业链党建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赋能”,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揭月薇 钟玲芳 肖文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