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朝前 向新而行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调查


位于龙雁经济开发区的丰力机械是世界品牌电梯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该企业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营收稳步增长。图为日前,企业检测设备在自动检测电梯零部件。

地处新罗曹溪东山村的仁益农业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提供的技术,培育出金花茶良种,通过辐射推广惠及1800多户农户。图为直播推介金花茶情景。

图为位于龙岩国家高新区的龙合智能展厅内,工作人员戴上VR眼镜全方位察看生产车间实况。

龙媒体记者 莫志强 罗姝 方晨颖 通讯员 江锦春 吴丽娟 文/图

春风浩荡新征程,民营经济再出发。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中引发强烈反响。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民营经济进一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与信心同在。对于龙岩民营经济来说,亦是如此。那么,龙岩民营经济基本情况如何?正以怎样的状态突破要素瓶颈?又该以何种姿态面向未来?连日来,记者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做了调查了解。

民营经营主体近九成 在多个领域贡献突出

“民营经济是龙岩经济发展主力军”,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

一组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科的数据,可以让我们对此有一个更为具象的认知:截至今年2月,我市实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48万多家,占所有经营主体的98.84%。其中,民营企业近9万家,占全部企业比例约94%。此外,有个体工商户39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34家。

记者从市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科获悉,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呈现规模稳健扩展、质量持续改善、结构稳步优化、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的特点,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龙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来自民营经济。

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已在我市特色产业发展中挑起大梁。这体现在:去年,我市1129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创造的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近一半;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比增1.1%,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6家,总数居全省第四、山区地市第一,且连续两年每年增加57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总数居全省第三。”昨日,市工信局企业科科长罗建镖告诉记者,“工业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量质齐升,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

去年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殊荣的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也是我市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四大系列垛装物料智能无人装车系统,可在最快3分25秒内完成27吨货物的装车作业,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国产替代,成功解决了石化、化工等不同行业领域终端物料发货装车“最后20米”共性难题。

一个龙合智能折射出“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重要主体”的逻辑。去年,包括龙合智能在内的我市18家民营企业成功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瞪羚’创新企业”,比2023年新增3家。此外,还有15家民营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近两年,一批民营企业还跃升全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

而在新材料领域,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常青新能源、清景铜箔、雷生科技、卓尔科技等一批民营企业的涌现,更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民营经济深耕的另一沃土是农业。据市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科与龙岩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的调研,我市民营经营主体对农业的贡献超过80%。在服务民生上,则吸纳了约80%的城镇劳动就业。而在稳外贸、增财税方面,民营经济也是主要力量。

完善政策建机制 合力共为促破局

最近,市工信局企业科干部可忙了,他们正对今年我市“千名干部挂千企”新春大走访中收集汇总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分类,持续协调其他市直部门予以解决。

“千名干部挂千企”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N”中的一项。“‘1’是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N’则是涉及多部门的多项配套政策。”市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科科长江锦春介绍。

据悉,近两年来,围绕“1”,“N”逐步增多,目前已达30余项,包括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联合推广“紫金山人才贷”、龙岩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办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去年制定出台的“新型工业化十二条”“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和推出“创新开发‘龙零工’互联网共享用工平台”等,则是“新成员”。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市民营经济稳步朝前、向新而行提供了强大助力。

本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理念,在推进“1+N”政策体系完善中,我市还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民营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形成“市委统筹、发改推进、部门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格局。此外,一年一度的民营企业家新春恳谈会也为民企集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没想到恳谈会上提出的诉求得到迅速回应。”龙岩市天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强兴奋地告诉记者,“由天博信息牵头建设的闽西AI创新中心计划入驻厦龙科创园(厦门软件园二期飞地园区),目前已完成场地选址并进入装修筹备阶段。之后就是人才入驻,未来将重点完善人才配套政策,更好发挥‘飞地人才’的作用。”

在李小强看来,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福建丰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创也表示,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更需要灵活的柔性引才机制,把有经验的适配型人才引进来,同时也可用好“飞地人才”,定期给予企业指导帮助。

一个是龙岩市首批省级“瞪羚”企业,一个是全省唯一一家电梯零部件生产企业,他们都认为只要落实好我市已有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并根据实际逐步加以完善,定能进一步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是首要保障。在这方面,普惠金融功不可没。去年,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新增“浦闪贷”“微捷贷”“科创e贷”等信用类直连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超市板块”;截至去年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67.04亿元,比增16.10%,贷款成功率91%,居全省第三。

“着眼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今年3月13日,平台又正式开辟广龙专区,新增招标保函融资产品,实现供应链融资。”市财政局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魏纯说。

他还透露,平台还将新增企业主动评分功能,上线“龙农易贷”产品,计划今年上半年由龙岩农行先行试点,届时将通过大数据运用,银行主动上门服务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实现高效精准帮扶。

线上平台勤放贷,线下平台常对接。近期开展的“‘融’创未来‘岩’启新篇”2025年龙岩市政银企对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产融对接平台。政府搭台,工商联也搭台。“我们3月初又组织开展‘龙岩市民营企业家湾区行’活动,促进两地民企交流合作,此次更加聚焦‘科技创新’主题。”市工商联副主席廖连强说。

据介绍,市工商联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分行业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活动,并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开展“护航民企”专题活动,共同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迎难而上强信心 转型升级正当时

在龙合智能展厅,戴上一副VR眼镜,便能360度环视生产车间实况。创新元素在这家民企可谓无处不在。

近年来,我市众多民营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等,推动企业“老树发新芽”,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民营企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而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出路也在转型升级。龙合智能董事长杨静坦言,只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积极应对,就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靠创新赢得市场的还有丰力机械。作为世界品牌电梯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电梯产品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中,目前仍能保持每年10%—20%的营收增长率,秘诀就在于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原来产品检测、能耗管理加起来共需五六个人,后来上了‘5G+”系统,仅这边每年约40万元的能耗和人工成本就省了。”公司副总经理张创说,“智慧工厂建设涵盖生产管理各环节,可实现有效降本和产品提质、优价,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

民企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离不开政府扶持,这也是迎难而上的信心之源。市物流行业协会会长汤重东说,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计划今年上半年实现物流企业危货运输停车场共享。下一步,希望助力物流企业走出去,异地设点,开拓市场。天博信息公司正与教育、农林水、应急管理等部门深化合作,加速AI技术场景化应用,并同步推进产业基金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罗区人和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文龙期盼在政府扶持下扩大合作社香菇种植规模、减免小微企业绿茶SC认证费用......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各个领域的民企都在展望未来中前进。

而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餐饮业民营经营主体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当口。市餐饮烹饪协会会长孔祥伟认为,餐饮业应因时而变,往小型化、经济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并将美食与旅游、非遗和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小吃等有机结合,真正打造集大成性质、可持续发展的美食街。“这就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更加人性化的营商环境。”林文龙说。

“沿海能做到的,龙岩也要做到。”当前,我市各级各部门正围绕这一要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如市发改委与龙岩金融监管分局双牵头,大力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市财政局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实效进行通报并纳入考核评估;市工商联持续推动“龙商回归”......

而更大的动作是,我市积极组织开展2025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将重点围绕2025年省对市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体系,全力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这必将增强民营经营主体信心,推动其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经济随笔

合力拼 创实绩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各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大显身手。

当然,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需要政府各部门与经营主体合力拼、共奋进,特别是要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帮扶,从“小”入手,实打实地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助其创造实实在在的新业绩,从而以点滴之效汇成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之势。 (莫志强)

相关链接

★去年我市有规上民企4652家,比上年增加45家;规上民企占全部规上企业的92.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去年我市规上民企实现营收4685.03亿元,比增8.4%;规上民企营收占全部规上企业营收的61.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2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526家,占比达98.87%;全市有2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有19家是民企,占比达90.48%。(市统计局、市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