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将军傅连暲:医者仁心 倾心向党
■邹玉梅
在闽西革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从未领兵打仗,却声名显赫;自小受洗入教,却倾心向党。他是红色医疗大军的先驱,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一生。他就是被毛泽东誉为“红色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
傅连暲,长汀人,1894年9月出生,自小受洗加入基都教会,从亚盛顿医学专科毕业后,21岁的傅连暲成了一名医生。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傅连暲在汀州率先通电谴责英、日帝国主义,并组织当地人民示威游行,随后被推举为福音医院院长。在福音医院,傅连暲和许多共产党人结缘,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无私奉献:破釜沉舟干革命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的300多名伤员撤退至长汀,国民党钱大钧部从背后追袭,情况十分危急。本着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傅连暲在福音医院召集了全城的医生和自己的家人、学生,夜以继日地为伤员做手术,全力开展救护。
在救助中傅连暲发现,这是一支全新的军队,在他们身上感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仰力量”:比如当时的营长陈赓,腿骨被子弹打成了三截,但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治疗过程中却依然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比如重病的徐特立,他本是湖南享有名望的教育家,却在50岁这一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笑称50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还要为党再工作四十年......
他们让33岁的傅连暲内心触动很大,“我治好了他们的病,可他们治好了我的心”。与革命队伍的深入接触,也让傅连暲逐渐意识到,仅靠慈悲行医并不能解救中国。他的内心从同情革命开始转向认同革命。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傅连暲以人道主义之名向商人发起募捐,为起义军筹集生活费用,并通过福音医院院长的合法身份,多次为共产党打掩护。他从国民党师长郭凤鸣手里获取缉捕行动的情报,使共产党的15名同志得以安全转移。在起义军撤离汀州时,他还送自己的两名医学生参军。由于救助红军,傅连暲的堂弟、侄子、学生先后被国民党杀害,悲痛之余,傅连暲作出了跟着共产党走的抉择。
1933年初,国民党军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毛泽东决定转移。傅连暲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和毛泽东到瑞金去。毛泽东问他:医院怎么办?傅连暲说:搬到瑞金去!为此,傅连暲毅然放弃了福音医院月薪400银圆的待遇,把医院和药品全数捐出,雇了150个挑夫,把器械设备从汀州挑到瑞金,建立瑞金中央红色医院。
敢于担当:医术精湛做贡献
作为最早为红军服务的医生,傅连暲为党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说:“我以终身从事于革命医务工作为极大快慰,我热爱医务技术这个武器”,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的医风,使他成为红军健康的守护者。
1934年秋,毛泽东在江西于都高烧三天不退,病情凶险,傅连暲临危受命,连夜骑着骡子跋涉90公里,奔赴于都,在毛泽东病床前打地铺日夜守护。凭着精湛的医术和用心照顾,仅用三天时间治好了毛泽东所患的恶性疟疾,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为党立了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担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在发展医学、普及医学知识、促进中西医结合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创始人,并被授予中将军衔。
服务人民:救治群众担使命
傅连暲带领的红色医疗队伍不论走到哪里,都把维护当地人民群众健康当成自己的使命。他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会在所驻扎的地方,想办法把一切关于军队和公共的卫生问题解决。”
1936年,中央主力红军到达陕北后,傅连暲担任中央苏维埃医院院长。他免费为百姓治病,发起群众性的防疫卫生运动,有力改善了边区的卫生面貌,群众发病率明显下降。傅连暲还创办医务学校,集中培养出大批红色医务工作者,这些人像种子一样撒向祖国大地,成为新中国医疗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向广大群众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十几年间,傅连暲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100多篇医学科普和卫生知识方面的文章,还领导中华医学会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辟了“卫生知识讲座”,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传播卫生健康知识,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懈努力。
信念坚定:久经考验葆初心
尽管傅连暲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却不是共产党员。其实,医生的身份让他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部队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论境遇如何,傅连暲为党、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始终未变,他说:“我喜欢在军队生活,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有民族的目的。”
1938年9月7日,在毛泽东的介绍下,44岁的傅连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总结时激动地说:“从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个基督教徒到一名共产党员,中间有相当长的距离。要走完这段路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党像母亲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给我力量,使我终于走完了这段漫长的路程,跨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
傅连暲终生致力于医疗实践和人民卫生事业。虽然他不会用枪,却始终紧握行医救人这个强大武器,成为中国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拓荒者,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打下一片天地。
(作者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