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精准服务助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本报讯(通讯员 江鹏 李梦芸)近日,长汀县组织业务团队深入河田、三洲等地气象站点监测采集气象环境数据,为下一步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度治理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土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水力侵蚀,源头在水,防治在林。近年来,长汀县在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重要点、关键点、指标点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14套、升级30套,通过在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实现全方位、广覆盖实时监测气象环境数据,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及时预防灾害天气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上,长汀县通过优化人影作业点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增雨作业点,建设标准化人影作业点2个、地面智能增雨焰炉2套,新增全自动人影火箭发射架4套、电子围栏2套,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自动化列装最早、智能安防设备最多、人影作业量最多的人影现代化作业体系。截至目前,共启动人影作业424次,发射增雨防雹火箭弹2762发,燃烧增雨烟条61根,有助于增加降雨量,缓解干旱,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减轻干旱、冰雹对经济作物和治理植被的影响,对水土流失治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长汀县积极与省气科所、福建师范大学、市气象局等单位、院校合作,依托“长汀水土保持生态气象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气象服务,结合卫星遥感定期制作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气象专题服务产品,为水土流失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提供气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