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悯人”丘道隆


丘道隆(1483—1537),字懋之,号练塘,福建上杭胜运里(今稔田镇)练塘人。明正德八年(1513),以易经中亚魁。正德九年进士。初任广东顺德知县,三年后因政绩突出,调取入京。正德十四年提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奏呈《请却佛郎机贡献疏》,首请驱逐葡萄牙人,为明朝处理早期中葡关系提供了可资参照的决策思路。正德十五年巡按山西,嘉靖初巡按四川、南直,弹劾奸逆,治腐惩贪。后出任南雄知府。丘道隆经常以“畏天悯人”四字自警,一生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严明果断,吏民畏服,“直声震天下”!

奏请驱逐葡萄牙人

正德九年(1514),已经来华的葡萄牙人公然在水面上与大明商人交易,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领,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向官府告状。“臣以为满剌加之难,在所当拯,佛郎机(今指葡萄牙)之恶,决不可长也......”面对处于水深火热的百姓和有狼子野心的葡萄牙人,身为江西道监察御史的丘道隆大胆上奏《请却佛郎机贡献疏》,从道义原则和现实利害两个方面建议拒绝葡萄牙人的“封贡”请求,勒令葡归还业已侵占的满刺加(马六甲)疆土,首请驱逐葡萄牙人,并建议召集廷议,把佛郎机借朝贡为名欲为不轨的种种图谋讨论明白,清晰定性,然后“却其贡献,驱之南归”。此举引起朝臣共鸣,但由于正德皇帝对佛郎机人有好感而不了了之。1521年,嘉靖皇帝继位。由于当时还未确定对葡政策,葡萄牙人更加肆意张狂,礼部、兵部曾向朝廷上奏反映葡萄牙人“久滞不去,有觊觎之意”。在这关键时刻,丘道隆那份被“留中”的奏折,赢得嘉靖皇帝的认可和赏识。嘉靖皇帝重新颁发谕旨,下令让地方官驱逐葡萄牙人。但葡萄牙人拒不服从,而是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最终爆发“屯门海战”。这场发生于中葡之间的海上冲突,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至此,嘉靖皇帝下诏确定对葡政策:“驱逐国内所有的葡萄牙人,并永远不得入境。”这正是对丘道隆奏疏的最终落实。《请却佛郎机贡献疏》体现了丘道隆身为监察官匡扶朝纲的凛然正义,及其关注海防的务实情怀。此后出台的明朝对葡政策,大体依循了丘道隆的建议。

弹劾奸逆 治腐惩贪

丘道隆身为监察官,不仅能够大胆上奏匡扶朝纲,当发现弄权之臣试图破坏朝纲时,他也刚正直谏,勇于对行事不正的官员进行弹劾。当时有个叫黄玉的太监,目不识丁,任人唯亲,却凭着溜须拍马等方式贿赂权贵,作威作福。丘道隆不能容忍他的恶劣行径,便将黄玉的种种违法行为整理成文,据此向皇帝直言进谏,一时名声传播全国上下。嘉靖初,少监阎良命人收买了一百匹瘦马,待饲养一段时间后用比原价高出三倍的价格将马转卖给下属官员,有的官员不愿意接受,他就编造罪责加以迫害,除此之外,阎良还通过利用手中职权操纵赋税、非法敛财,引起当地百姓不满。巡视四川的丘道隆得知情况后大怒:“此等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之人,岂能容?”于是乎,他先派人暗地调查,搜集证据,在查实后上疏弹劾“计一日之间,一岁之内,诛求剥削数已至此,总计十年之久所得不资”,请求依法严惩阎良。在他的弹劾下,黄玉、阎良均受到应有的惩处。

丘道隆任职期间,善察民间疾苦,对贪赃枉法之事绝不姑息,为维护朝廷的清风正气作出了积极贡献。当时由皇帝派遣到浙江的织造内监被人举报收取贿赂,丘道隆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待查实以后,他上疏皇帝请求停止派遣“织造内监”到地方监督,并将监督职权下放到地方,指出“此举既能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又能铲除官员受贿土壤”。同时,丘道隆有感于民生时弊,举一反三,请求严查严处类似于“织造内监”这样收受贿赂的官员。他的建议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一时之间朝廷风清气正。

“一门三大夫”

丘道隆为人淳朴、诚信友善、重情厚谊。清光绪《广州府志》记载了这么一桩奇缘:广州顺德举人马淳任上杭知县期间,非常爱惜少年丘道隆之才,请老师教育丘道隆。知县任期结束回顺德时,又出百金托付一位绅士好生培养丘道隆。丘道隆中进士后,竟然恰巧出任顺德知县。此时马淳已老病归养多年了,他住在鸡洲,距城五里,丘道隆每天早晨都先去问安马淳,然后回县衙处理公务。“淳病,侍药不离。讼者咸决于淳室,明断如神,以迄于终不倦。”他为问安马淳专门修了一条路,特命名为“问安”,谱写了一段施爱与报恩的佳话。任顺德知县期间,他爱民亲民,捐献俸禄赈灾救济饥民,帮助百姓活命渡难;毁淫祠,新学舍。巡按山西时,督河东盐课,开浚古永丰渠,建造盐仓,屯军驻守。嘉靖初巡按四川、南直期间,响应朝廷号召,大力举荐人才,特疏荐三原罗钦顺、马理、高陵、吕柟,嘉定州安磐,崑山朱希周、吴江盛应期等贤才。

丘道明,丘道隆二弟,字诚之,号新溪,明嘉靖九年任山东临清州武城知县。他体恤民众疾苦,轻徭薄赋,慎用刑罚,做事实在,县治颇有成效,政绩卓著。在奉命修筑建造临清城墙时,精打细算,科学调度,在节约费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工,台司称他为能人。后升任杭州府同知,移风易俗,倡廉反奢,勤勉简朴。在督办织造工作时,不按旧例拿取一点丝缎,清正廉明。民间有“四年清似水,九县暖如春”之谣盛赞之。后考升任应天府治中,任王府长史数月,告老还乡,安度晚年,享年七十。

丘道充,丘道隆三弟,字贯之,号南溪。他工作勤恳敬业,作风清正务实。任均州州判期间,正当明王朝大兴土木、兴修宫殿,需大量木料。他受命带领工人徒步进山采伐木材,由于丘道充统筹规划运筹得当,节省费用千金。他做事公道正派,能谋善断。据说,丘道充在接审孙仁美被诬杀人悬案时,因证据不足一直难以判决。丘道充在斋戒向天而祝后再次开庭审讯,旁观者围堵四周。忽然有一只羊闯入庭堂,走到人群中,突然用羊角顶触人群中的一个人。丘道充立即命人抓住此人审讯,此人大惊失色,主动交代犯罪经过,人赃俱获,孙仁美被当庭释放,老百姓都称赞此案为神判。后来,丘道充升任滦州同知,为官清廉,敬业务实,亲民利民,赢得官民赞誉。

丘道隆、丘道明、邱道充三兄弟忠诚爱国、敬业担当、务实为民、清正奉公,为世人称颂,被称为“一门三大夫”,深受百姓爱戴。在新时代反腐倡廉的今天,传承弘扬丘道隆、丘道明、邱道充“一门三大夫”刚正清廉的可贵精神和崇高品格,富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丘道隆的故宅“进士第”,位于上杭县临江镇瓦子街旁,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清朝嘉庆廿年(1815),丘道隆的后裔把故宅捐献给丘三五郎公族人,闽粤赣桂等地丘氏裔孙共同筹资兴建为丘氏总祠。1905年,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和上杭举人丘复(荷公)在此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上杭丘祠师范传习所,启文化教育之先声,闻名海内外。这里紧邻孔庙、阳明祠、大忠庙(红四军八大会议旧址)、常初堂(中共上杭县第一个支部成立旧址)等,曾经是革命进步人士、红军部队的重要活动场所。2006年,丘氏总祠被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点。2015年,丘氏总祠被评为“闽西最书香古书院”。2018年9月7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执笔: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蓝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