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台海安宁的水师名将邹经


邹经(1742—1804),字年官,号耕芦,别号畲五,生于连城县四堡乡雾阁村(原属长汀县管辖)。四堡首位武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邹经到福建水师任一名基层官员,自此,开启了他在福建水师38年的军旅生涯。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抗击海洋大盗、保卫东南海疆、守卫台湾安宁的著名水师将领。邹经先后两次晋京陛见皇帝,三次荣膺皇帝诰封(赠)三代。《邹经传文》记载他:“只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吾身之泰否。”一生奔走于台湾与福建两地,为中国的东南海防立下卓著功勋。

出文入武

邹经家族为书坊世家。邹经的祖父邹圣修,开办印书坊印书,成为当地的富户。为培养家族的子孙,邹圣修创办了家塾——清白书斋,聘请当地最负盛名的塾师,为家族中的晚辈授课。邹经的父亲邹廷扬,继承并发扬了家族的雕版印刷产业。他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人,博古通今、精于书法,建有“翠华堂”书屋,收藏了许多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邹廷扬教育儿孙辈,始终强调:“惟以读书、勤俭、敦伦、饬纪相督责。”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邹经的心中,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邹经自幼便对文学和武艺怀有浓厚的兴趣,家族优厚的条件为他提供了宽敞的练武场和丰富的藏书。在“翠华堂”书屋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经籍。闲暇时,他都坚持练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武艺更加精湛。宣统三年成书的《龙足乡邹氏族谱》收录的《邹经传文》记载他“博学文经,搜罗三坟五典;精通武纬,韬略贯虱穿杨”“聪明迥乎庸众,气质远迈恒流”。他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气质,使他在家族中脱颖而出。

乾隆廿八年(1763)十月,福建提督学政纪晓岚按试汀州,慧眼识才,邹经榜上有名,录取为邑庠生,成为一名秀才。乾隆三十年(1765),邹经参加乙酉科福建武科乡试。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他文武双全,武艺超群,名登虎榜,成为四堡首位武举人。《邹经传文》记载“族人咸称为破天荒焉”,家族数代人的辛勤培养终于开花结果。

东南靖海

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值青春年华的邹经迎来了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在福建水师提督(从一品)吴必达的赏识下,他离开了故乡,踏上了厦门岛,加入了福建水师,开始了他的军旅人生。他在水师提标效用,成为提督直辖下的绿营中的一名基层官员,肩负起守卫海疆的重任。

邹经在军队中表现出色,仅过了七年,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因功被提拔为福建水师福宁镇烽火门千总(正六品)。福宁镇总兵(正二品)驻地为福安县(今福安市),烽火门位于今天的福鼎市秦屿镇。上任仅六天,他再次被委以重任,代理烽火营守备(正五品)。烽火门位于福建海岸的北部,毗邻浙江,烽火营水寨是重要军事力量,从宋代到清代一直守护着福建北部的海域。邹经率领他的部队巡逻海疆,抗击海盗,保护渔民和他们的渔业生产,为海上贸易的商船提供护航。

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被调任到福建水师南澳镇铜山营担任守备。南澳镇总兵驻扎地为福建诏安县、广东饶平县,南澳镇总兵除了直辖左、右二营外,还下辖福建铜山营、广东澄海协、海门营、达濠营,受闽浙、两广总督及福建、两广水师提督节制。南澳镇总兵下辖的铜山营驻地为福建东山岛东北部的铜陵镇铜山古城,是闽海五大水寨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邹经负责东山岛一带的海上巡逻、保卫和剿匪任务。

邹经的忠勇品质和军事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乾隆四十八年(1783),他第一次被召入京城陛见乾隆皇帝,这无疑是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大清王朝却开始走向衰微。乾隆后期,东南沿海一带海盗兴起,主要活跃的海盗有三股势力,即福建洋盗、浙江土盗、越南夷盗。因为清廷水师无力剿灭,形成了严重的海患,动摇了东南沿海的统治根基。

当时,有沿海居民与海盗暗中勾结,为海盗抢劫而来的货物提供销赃渠道,并为海盗供应粮米、油盐、淡水、硝黄等物品。就连水师兵丁中也有众多人被海盗收买,官兵一有举动,远在海上的海盗就得知消息。加上有海盗集团为这些兵丁送上源源不断的“好处”,即使清廷有歼灭海盗的大好时机,但这些被收买的兵丁也不肯出力,这使得清政府剿灭海盗的计划难以奏效。

在这个艰难时刻,邹经继续坚守在他的岗位上。乾隆五十八年(1793),他转任福建水师南澳镇左营守备。南澳镇总兵直辖标下左、右二营,左营驻广东南澳岛,右营驻广东饶平县。当时,安南(今越南)的阮光平父子窃取皇权,国内财政空虚,他们建立正规的水军,招揽亡命之徒,提供资金和兵船,在海上劫持商船以充兵饷,成为实力强大的越南夷盗。面对这样的挑战,邹经和他的部队更加警惕,坚定地保卫国家的海疆安全。在东南沿海的深邃海域中,福建洋盗、浙江土盗、越南夷盗如同三张交织的黑暗大网,彼此依赖,互相勾连,共同壮大,形成一股为患东南海疆的强悍势力。

南澳岛,位于粤、闽、台三地交汇处,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波涛之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邹经一到南澳,便全身心投入到了防务之中。他夜以继日地检修战甲,整饬军纪,更与当地的士民紧密合作,共同抵御那些来犯的海盗。

时光荏苒,乾隆六十年(1795),邹经因其在南澳的优异表现,被朝廷赏识,升任南澳左营游击(从三品)。两年后,嘉庆二年(1797),邹经第二次踏入京城,陛见嘉庆皇帝。之后,他的官职再次变动,署理铜山营的参将(正三品)。铜山营水师驻地漳浦县铜山营(今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铜山古城),为协防台湾的水师主力部队,邹经配合身经百战的澎湖协副将(从二品)李长庚,在铜山海域防盗缉盗。

驻防台湾

嘉庆五年(1800)六月,浙江台州的海面上,一百余艘海盗船如同狼群般蜂拥而来,他们的目标是富饶的浙江沿海。时任浙江定海镇总兵李长庚,立即调动定海、温州、黄岩三镇水师,如同猛虎下山般迎击海盗,经过一番激战,擒斩数千人,终于将盗船击退。然而,败退的海盗并未善罢甘休,他们驾船四处逃窜,骚扰台湾地区,形势一度十分危急。闽浙总督玉德和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深知,要稳定台湾的局势,非邹经莫属。他俩以邹经“熟悉水师,缉防勤奋”“海外洋面情形亦皆通晓”“内地与台湾都未有人地相宜”,联名奏请嘉庆帝让邹经赴台湾负责海防,十二月十二邹经调任台湾水师协右营游击。

时福建水师提督(从一品)直辖左、中、右、前、后五营外,还下辖海坛镇、金门镇、南澳镇、福宁镇和台湾镇五镇官兵,只有台湾镇的总兵有加“挂印”二字,称为“挂印总兵”(正二品,全称挂印总兵官)。挂印总兵能够参与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在地方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折。台湾镇挂印总兵驻扎地在福建省台湾府城内(今台湾省台南市)。台湾镇挂印总兵除直辖左、中、右三营外,还下辖台湾水师协(副将驻安平镇)、台湾北路协(副将驻彰化县)、澎湖水师协(副将驻扎妈宫汛)。而邹经所在的台湾水师协有左、中、右三营,每个营的最高职位就是游击,右营驻扎在台湾安平镇(郑成功将荷兰人逐出台湾,将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镇,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台湾水师协、北路协、澎湖水师协的最高职位是副将(从二品),受台湾镇挂印总兵节制。

不久,邹经受闽浙总督玉德推荐,委护台湾水师协副将,协助台湾镇挂印总兵负责台海南部防务,为当时汀州府籍在台最高级别官员。此时的邹经,虽已年近花甲,但斗志不减当年。他一到台湾水师协安平营署,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防务筹备中,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保卫台湾海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知安平是台南的门户,而台南又是台湾的首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是,他以“守土人人有责”为口号,号召当地的士民同心协力保卫海防。同时,他下令兵勇恪守军纪,不得损害百姓利益。在他的带领下,台湾的海防得到了极大的加强。邹经还新建了十余艘高大的战船,铸造了刀剑,制造了弹药,为抵御海盗的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台海洋面上,海盗蔡牵气焰嚣张。安南国内易主后,越南夷盗式微,被蔡牵乘机兼并,得到了大量的夷船和夷炮,实力倍增。水澳帮、凤尾帮、朱濆等海盗团伙见状,纷纷投靠蔡牵,一时间,海盗势力如狼似虎,占据了沿海岛屿作为基地,对过往的商船进行疯狂的劫掠,整个海峡都笼罩在了恐怖的氛围之中。

此时的海盗头目蔡牵、朱濆军事实力极强,拥有大型战船。他们亲自率领百余艘战船,气势汹汹地窜入台湾海域,企图抢米劫货。面对海盗的嚣张气焰,邹经不敢懈怠,身先士卒,率领军民浴血奋战,最终重创海盗,保护了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就在邹经为台湾的安定付出巨大努力的时候,他的上级、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溘然长逝,让他悲痛万分。闽浙总督玉德荐颜鸣汉接任,嘉庆皇帝却任命李长庚为福建水师提督,这次任命纷争,使得总督和提督之间的关系紧张。玉德在海战中常瞎指挥贻误战事,双督相互扯皮,李长庚最终以回避原籍为由调任浙江水师提督。更让邹经痛心的是,玉德收受匪首蔡牵的巨额贿赂,导致被水师围困的匪船逃脱,这一事件引起了朝野的震怒。面对这样的局面,邹经悲愤交加,于嘉庆九年(1804)四月初六猝死于台湾安平营署,享年63岁。

功业千秋

邹经的离世,是台湾海防的一大损失,让台湾人民深感痛惜。当地兵民闻讯恸哭,在台的满汉官员纷纷莅堂祭悼,钦命提督衔、福建水师台湾镇挂印总兵、世袭恩骑尉爱新泰在悼念祭文中赞邹经为人“磊落”,为政“廉洁”“不阿附流俗”“一生立德立功”“垂矜式于瀛东”。钦命按察使司衔、分巡福建台澎等处兵备道兼提督学政遇昌在悼念祭文中“涕泪与俱”“哀痛欲绝”,哭诉邹经“修文子夏,著论王符”“品推羊杜,望重孙吴”,哀叹邹经之仙逝“如殂龙骥,若落凤雏”。

邹经殚精竭力驰骋台海,巩固海防,保证海航,维护海权。因为功勋卓著,英勇善战,福建巡抚余文仪赠邹经“人中龙虎”巨匾,以示旌奖。邹经前后三次荣膺皇帝诰封(赠)三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邹经任福建水师烽火门千总覃恩诰封三代武略骑尉(正六品武散官);嘉庆元年(1796),以邹经任福建南澳镇标左营守备覃恩诰封三代武德骑尉(正五品武散官);嘉庆四年(1799),以邹经任福建南澳镇标左营游击覃恩诰封三代武翼大夫(武翼骑尉的美称,从三品武散官)。

嘉庆十年(1805),邹经长子邹德辉(武举人)扶柩归里,将其父葬于四堡北邙之岗(今四堡镇雾阁村后鳌峰山脚下)。

连城县四堡镇现存的邹经故居,始建于乾隆年间,占地面积890平方米,有五个厅堂29个房间。邹经故居正大门上楷书“大夫第”,侧大门上楷书“父子登科”,2001年7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执笔:中共连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李元杰 厦门金海德电子有限公司 邹春松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陈芬 连城县第二中学 邹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