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发展


融媒体记者 张梓睿 通讯员 林彬

新年伊始,在漳平市工业园区内,由福建福迩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年产2吨富勒烯粉中试生产线再新增富勒烯燃烧炉及配套设备一套,富勒烯产品含量将进一步提升到5%。企业负责人表示,本项目作为全球首条富勒烯吨级生产线,为总投资2.15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20亿吨富勒烯粉生产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有望带动千亿级富勒烯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这是我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2024年,全市基础研究经费支出(错年值)1.6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比增315.1%,占全社会R&D经费的3.57%、居全省第三位;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经费1.18亿元,比增50.89%,创五年来新高;15个工业类科技项目获省科技厅支持,立项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全省第一(厦门除外),创历史新高;3项需求榜单入选福建省科技特派团服务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需求榜单。

建平台 强载体 夯实科创之基

福建省漳平市九鼎氟化工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内,机器轰鸣,一台台先进的连铸连轧设备正高效运转,将熔融的铝、钛、硼等原材料精准地注入模具中,随后经过连续的铸造和轧制过程,形成高品质、高产能的铝钛硼中间合金。这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与福建省漳平市九鼎氟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连铸连轧法高效铝钛硼中间合金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现场。通过研究院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研发,实现了氟盐渣剂设计、高温分离工艺开发与连铸连轧技术优化,开发出了高品质、高产能的铝钛硼中间合金,并联合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为企业新增产值1000万元。

我市全力推进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与专用车等四个市级产业研究院建设,制定出台研究院基本运行、绩效奖励考核等制度,召开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会议,柔性引进59名(含院士3名)专家教授服务产业发展。2024年,各研究院共征集行业技术需求97项,解决30项,承担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项目33项,经费总额达2124.5万元,开展对外技术检测、咨询设计等技术服务300余项,服务收入超2000万元,向上争取项目22项,经费达2106万元。

同时,持续深化龙岩厦大产业产教融合研究院、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促成厦门大学、龙岩学院与我市企业开展各类研发项目18项;抢抓广龙合作历史机遇,成功引进广州安捷生物医学技术研究院,布局细胞治疗产业;推动强纶新材料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浦材料研究院成立广龙联合金属橡胶研发中心。

强合作 育人才 加快成果转化

去年来,我市聚焦产学研合作,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促成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与四大产业研究院签约;深化广龙科技合作,促成市农科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永强岩土与华南师范大学、漳平金兴园艺与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获广州市科技局立项支持;8个闽西南合作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一系列有效举措助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孵化、产业化——

抢抓人才发展先机,制定出台《龙岩市科技创新“人才飞地”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在第二届“龙岩人才活动周”上授牌第一批研发飞地10个。入选第五批省“创新之星”“创业之星”4人,入选“百人计划”3人,省“外专百人计划”入选2人、省“青年外国专家引进计划”3人,认定市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人、DEF科技类人才8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60名、团队科技特派员93个、法人科技特派员2个,组织实施“长汀方便米粉核心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等11项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引进或推动应用新品种、新技术25项,服务农户超1500户;推动科技特派团拿下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需求榜单,获省科技厅立项。

“急倾斜薄矿脉机械化中深孔高分段充填采矿技术”等18个项目申报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6个项目拟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技术市场,通过推动技术合同登记线上办理,完成登记技术合同594项,技术合同金额首次突破4亿元,达4.8亿元,比增31%,其中技术交易额约3.17亿元。

兴企业 攻难关 赋能产业发展

我市全力落实科技惠企政策,294家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省级资金2205.9万元,发放“科技贷”197笔、金额7.99亿元,落地学业科特贷53笔、金额5.47亿元,促成科特派金融服务专案29笔、金额1.5亿元;推进金融合作,与工行龙岩分行、农行龙岩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争取不低于100亿元授信支持;在全省率先探索制订《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指引》,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全市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322家,新遴选市级新材料新能源A、B库企业4家(总数46家)。

全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征集“基于计算机仿真轻量化”“减振及结构优化技术”等机械产业行业共性技术难题4项,组织实施“高海拔矿山微电网用宽温域自修复智慧电池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全力突破一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难题。2024年,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9项、立项金额2924.44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4项、立项金额1583.54万元。

2025年,我市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年总数突破600家,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争取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70项以上,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亿元以上,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