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狐净污”洁美乡村

——连城县探索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新模式


连城莒溪镇墩坑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资料图)

通讯员 黄水林

昨日,笔者走进连城县莒溪镇墩坑村,只见绕村穿行的河水清澈见底,一座座围合式传统客家民居被连片长满狐尾草的池塘群所环绕,宛如一幅洁净、秀美、古朴的乡村画卷。

然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昔日的墩坑,黑臭水体横流,村民对此颇有怨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墩坑村乃至连城许多农村的一块心病。

污水放任自流的顽疾需要根治,但对于连城许多乡村来说,因常住人口少、农户居住相对分散,直接采用城镇污水管网的处理方式,管线长、成本高、不现实。

“治污成本是制约农村污水治理的关键。”龙岩市连城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詹声华介绍说,前些年,连城先后尝试在村中铺设管网,将污水通过管网集纳至邻近城镇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在村里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简易污水处理厂)等方法,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样一来,一个乡村治污设施建设少则数十万元,多则百万余元,成本高,仅靠村集体收入完全无法实现。

旧方法不适用,新出路在哪里?“越简单越好,尽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是关键。”龙岩市连城生态环境局局长钟其斌介绍说,近年来,连城积极探索更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荷狐净污”模式应运而生。

据介绍,“荷狐净污”模式,即根据农村房前屋后沟渠多且农村生活污水可生物化处置的特点,充分利用废旧坑塘、纳污低洼地等原有地貌栽植荷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经由“居民三格化粪池尾水→PE管排水系统→多级氧化塘→水生植物分级净化”过程,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的同时,还为水中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塘前村,是该县首个创新探索运用“荷狐净污”模式治理农村污水的农村。该村荷塘群曾经因淤泥堵塞、污水垃圾满塘而臭气熏天、蚊虫横生,让村民饱受煎熬。近年来,塘前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对塘前村恶劣不堪的水环境进行“宣战”,将20多口臭水塘和村内不便耕作的深水田进行清理改造,大面积种植荷花。

“荷花的根系可以吸附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还可化‘死水’为‘活水’,增强水的自净能力。”詹声华介绍说。经过走访和研究,连城增加了狐尾藻等数种能有效净污的水生植物,形成“荷狐净污”模式,并推广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连城地处山区,地势落差使得不少建于平缓地带的房屋周围形成了较多的坑塘和沟渠,这些坑塘和沟渠有一定面积且水流平缓,水流蓄进去以后有滞留时间,可以有效发挥生物净化作用。经过全面摸排,连城分区分类选择治理技术路线。除65个人口多且集中的村庄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外,其余村庄分批施行“荷狐净污”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实践,“荷狐净污”模式运行效果良好,实现“村里听不到怨言,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水”的目标。目前,连城县已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组织编制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计划在2026年完成“荷狐净污”模式的整县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