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融媒体记者 黄俊 赖卓敏 郭俊龙

连日来,长汀县种粮大户傅木清正带领合作社社员对冬种油菜进行田间管理,为新一年粮食增产做前期工作。“2024年合作社新复垦抛荒地种粮300余亩,通过烟稻轮作和‘稻稻油’种植模式提高粮食产量,同比2023年增加收入20万元。”傅木清表示,希望坚持以工促农,因地制宜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的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保障。

2024年,永定区仙师镇恩全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发动群众捐资,改扩建村里的凹子背道路,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浪和告诉记者,今年还争取资金用于铺设排污管道、新建道路、边坡治理等,希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提升。

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市人大代表江志权建议,注重乡村风貌保护与提升,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建筑品质,加强环境治理,让乡村更美观;降低乡村建设成本,加大政策扶持,推广适宜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让群众建得起;提高乡村设施使用效率,完善公共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管理维护,确保设施用得好。

“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可有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市政协委员王秀珍认为,应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战略,让红色旅游成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助推集体经济壮大的新动能;发挥生态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老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创新载体机制,探索建设集产业联合体、产学研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项目,以沉浸式体验提高游客参与度,实现农文旅的高度融合发展。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4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龙岩市再创佳绩,实现三年优两年冠。“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