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发展“思想库” 写好社科“大文章”

——市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工作综述


融媒体记者 陈良锦 通讯员 罗锴城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次来闽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围绕“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围绕以明代航海家王景弘为主体的研究取得新突破......

不负时代召唤,书写精彩华章!这是过去六年多市社科联收获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近年来,市社科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在市委领导下,在省社科联和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参谋助手作用,团结动员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聚力红土铸魂、奏响龙岩强音”行动部署,守正创新、奋勇争先,在理论武装、社科研究、社团管理、社科普及、学术交流、期刊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求“学”:用新思想武装头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我们不断增强‘学’的实效,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新担当。”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

组织召开龙岩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组织召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座谈会......市社科联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精彩纷呈,不断推动全市社科界“学习更深入、领会更深刻、贯彻更坚决、成效更明显”。

市社科联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等立项专项课题35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闽西的孕育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二十次来闽西重要讲话精神研究立项课题10项,其中“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经验”研究7项;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精神立项课题19项,这些成果部分在《福建日报》《闽西日报》《闽西社科》等刊发。

求“实”:当好发展“思想库”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字字千钧,承载殷切嘱托。

地方的发展亦如此。

“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事关龙岩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

市社科联深化“实”的行动。完成市政府委托的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等9个重点委托课题项目,围绕“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立项25项课题,其中《培育发展龙岩市新兴潜力产业研究》等3篇文章被市政府评为优秀文章,获得了市领导的肯定。严把课题立、结项评审关,突出公正性和课题规划整体效益,立项社科规划课题230余项,获省领导批示1项,市领导批示12项。创新推出《闽西社科简报》,刊发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优秀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在围绕中心服务龙岩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市社科联还整合全市社科界研究力量,做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项目及成果奖培育和组织申报工作,获国家级社科项目23项,省、部级项社科目130余项;在CN及以上刊物发表社科类文章8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3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等210余部,提交各类咨询报告100余篇,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

市社科联把发掘、整理和发展龙岩市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的福文化等特色文化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取得了明显成效。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立项31项课题;“古田福”文化品牌研究方面,立项11项课题;打造“大爱龙岩”品牌研究方面,立项22项课题。客家文化研究方面,立项25项课题。2023年承办了“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学术研讨会”,省、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嘉宾,中国科学院等13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50余人参加会议,28名优秀论文作者作交流发言,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求“新”:深入开展社科普及

新罗区人民广场、上杭城区瓦子街、武平县城区兴贤坊......市社科联每年常态化启动全市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地群众热情参与。

如何让社会科学普及并融入老百姓生活,让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社科联探索“新”的路径,在推进社科普及宣传深入基层上有新作为。依托各类社科平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宣讲团成员,分别到上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团市委开展集中宣讲和群众宣讲。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龙岩市“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巡回宣讲活动和“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主题宣讲比赛,推动了各地进一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市的生动故事和实践案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修订完善《龙岩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并参照要求建立市、县两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连续两届获评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数量位居全省各设区市前列,联合市委宣传部确认命名了第三批共10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指导各县建立了15家县级社科普及基地。目前,全市形成了包含省级社科普及基地6个、市级社科普及基地20个、县级社科基地35个的省市县三级社科普及网络。

市社科联采取与省同步、与县(市、区)联动等方式,持续集中开展常态化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市县两级社科联共组织社科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近万人次开展文艺演出、社科知识和各种专题展览、社科知识有奖竞答、猜谜、社科咨询服务、主题宣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讲品30万余份,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

精心组织社科专题报告会、社科讲坛讲座。举办社科专题报告会、讲坛、讲座等420余场,其中,省百场社科专题报告会71场。与新罗区社科联共同举办“红土讲坛”100余场,其他各县(市、区)举办社科讲坛200多场,总受众约6万人次。

求“联”:广泛凝聚社科力量

“社科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社科联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联’这个字。”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

市社科联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社科工作全过程。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社科联内部管理制度。

社科社团是社科联开展社科工作的重要手臂和依托阵地,修订完善了《龙岩市社科联社团管理办法》,严格做好所属社团成立、变更、年检、换届、重大事项报备等审核审批工作,做好社团的发展引导和规范管理。社团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15个社团积极健康发展。努力打造《闽西社科》《客家纵横》刊物品牌,提升影响力,《闽西社科》共刊登500余篇高质量论文,《客家纵横》共刊登各类文章400余篇,这两份刊物在宣传社科学术成果和传播客家文化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全市社科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营造和培育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学术环境。

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工作取得突破,遴选了5位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并出台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摸底工作,组建了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人才库,扩充完善了社科课题评审专家库,为社科界更好的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壮阔生动的改革发展实践,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红土铸魂开新局,奋楫笃行再出发。

“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龙岩市委坚强领导下,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奋勇争先,聚力红土铸魂、凝聚社科力量,在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社科强省建设和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社科界应有贡献。”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