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 拼招商 谋改革 惠民生

——武平县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龙岩林票(武平)发行仪式

第八届“环梁野山”自行车赛暨2024福建省自行车联赛(武平站)

武平一中百年校庆

福建省晶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生产

武平县桃溪镇新礤村千亩茶园

百把寨水库项目建设现场

■通讯员 李良英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武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1+7”行动,坚持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以“拼抢”开局、以“实干”攻坚、以“冲刺”收官,经济社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710元、26652元。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一年来,武平林改再当“排头兵”。上线全国首个林业数字孪生系统“e林通”,入选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系统集成试点县,成功发行股金型林票龙岩(武平)I号林票,完成全省首单碳中和林项目交易,全国林改标杆作用更加凸显。武平被确定为全省十个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之一,60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培育“四上”企业56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规上工业数字化水平全市第一。武平河湖长制、乡村人才、农村客货邮等多项工作获上级有关部门肯定表扬,武平籍运动员李凤梅在巴黎残奥会上勇夺羽毛球项目两枚金牌,武平创排的闽西汉剧《魏侃夫》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武平还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同时,在“6·16”特大暴雨中,武平全县人民同舟共济,共同构筑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并在洪水退去后第一时间成立灾后重建指挥部,实施灾后重建“十大专项攻坚”行动,争取各类救灾和捐赠资金2.21亿元,全力推进公路桥梁、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灾后重建项目,群众生产生活得到迅速恢复,136户重建户2025年元旦前全部搬入新居。

抓产业、拼招商

县域发展更加强劲

一年来,武平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新显产业由聚成势,希恩凯电子(二期)投入使用,量必达智能卡、条形智能显示等项目投产达效,金时裕电子荣获市政府质量奖,新显全产业链营收突破90亿元。机械装备产业携“数”转型,高衡智能建成2条全自动智能机器人生产线,填补该县重型机械装备及智慧制造空白。新材料产业接续有力,悦洋银多金属矿西矿段回风井项目获批,为全省首例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集体土地的采矿用地项目;新湖石灰石等项目有序推进,塔牌水泥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全市首家入选全国水效领跑者企业。

坚持每月20日“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日”制度和招商引资复盘工作机制,用好用活“一链条两基金三地图”,全年新签约项目52个、新开工项目33个、新竣工投产项目31个。成功引进赫玛高端智能显示等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实现星河电路总部搬迁落户武平。

坚持“企业服务日”活动,开展“全员、全链、全心”企业管家服务的经验做法获得全省推广,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基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兑现惠企资金8201万元,发布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跨度平均时长全市最少。成功办理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联络员备案“全程网办”业务。实施武平高新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项目,构建“1113”新显产业大脑格局。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举办10余场供需对接“手拉手”活动,推动31家企业成为省内新显龙头企业的正式供应商或备选供应商,星河电路、燚塑光电等企业产品成功导入宁德时代供应链。创设“周末人才市场”,建立异地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招用工2100余人。

稳投资、促消费

经济恢复更有势头

一年来,武平项目建设更有速度。百个县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龙龙高铁武平至梅州段全线开工。高林公路(武东段)建成通车,国道358线广东界至中山三联段、国道357线江西界至东留兰畲段完成“白改黑”。平川河水闸除险加固和中堡、东留、民主集镇示范街区提升改造项目基本完成。220千伏梁野(城厢)变电站、110千伏桃澜变电站成功投运。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有序实施。闲置国有资产和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攻坚行动持续推进,盘活闲置国有资产951万元、低效工业用地444亩。

持续优化“政策攻坚日”“财力攻坚日”活动,全年共争取上级竞争性转移支付资金超11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成功争取武平县东南片区地下管网建设工程和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等“两重”“两新”项目,共获国债资金1.05亿元。持续举办“头雁先行·星耀武平”星级项目评定活动,组建45支项目策划队伍,策划项目385个,入市库项目完成率及落地转化率均居全市第一。

可居住的博物馆百家大院火爆开园,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并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乌石岽商业步行街盛大开街,成功举办福建省自行车联赛(武平站),投入使用10座智慧骑行驿站,打造160公里骑行道,文旅消费热度持续。全面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发放补贴2967万元,拉动全县消费1.5亿元。

提品质、兴乡村

旅居城市更暖人心

一年来,武平在“更新提标”中变靓。《武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城市功能和定位更加清晰。龙河文化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县城更新样板工程和绿色低碳试点片区项目有序建设。增设13个渠化岛遮阳棚,投放53张多功能环卫工具箱,启用60座“共享驿站”,试行节假日指定时间段十方至武平高速点对点通行免费,城市“暖”的内核不断提升。建成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完成3个老旧小区和4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深化“书香机关·韵味武平”全民阅读活动,创设“武平故事会”“读书分享会”“股长讲习会”“音乐党课”新“三会一课”,厚植城市文化“软实力”。

环千鹭湖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五朵金花”徐徐绽放,“水墨阳民”“三江太平”等乡村农文旅融合项目基本建成。新礤村入选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尧禄村、黄坊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武平绿茶”“武平灵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武平象洞鸡”入选福建省肉鸡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省级现代(果茶)产业园完成建设并通过认定,5个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畜禽粪污资源全循环利用项目成为农业减污降碳新亮点。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6.21万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8万亩,耕地恢复2000亩。武平还入选全省联农带农典型示范奖补县和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县。

全面推进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年共治理河道71.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8万亩。实施三鑫矿业废水处理设施提升等项目,9个国省控主要流域断面综合水质II类以上比例为100%,神下桥、小溪村桥、九驳桥等3个断面水质实现跨类别提升。完成福建塔牌超低排放改造。县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第一。

谋改革、扩开放

发展活力更显充沛

一年来,武平林改再上新台阶。“e林通”平台被省林业局列为林业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颁发全县第一本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和自留山“三权分置”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实现林权全类型不动产登记。万安镇入选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白水寨瀑居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新增林下紫灵芝种植5300亩,建成丰产竹林1.2万亩,入选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现代竹业重点县。

落实县级地方党政机构改革,推进县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片区联合执法。深化农村建房“审管联动”机制,在全市率先免除建房放样、用地红线绘制、住宅方案设计等费用。成功举办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首创农村客货邮“三员融合”模式获全省推广。全面精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精简率达86%。深入推进总校制办学和县管校聘改革,实行“一校多区”“委托管理”“强校带动”等模式,推动136位教师校际交流,办学体制机制和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质均衡。

做好“三对口一帮扶”工作。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援助的智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首期规模5亿元的国投聚力产业发展基金落户该县。“山区小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专业转移合作案例”入选全国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模式案例。与思明区、海珠区、荔湾区在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持续拓展。武台民间交流持续加强,成功举办第十六届海峡百姓论坛·龙岩(武平)分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定光文化节活动。

一年来,武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实行非本地户籍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提升打造异地申办低保救助模式。累计发放277万元用于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低生活标准,完成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56万元,民生保障有效加强。

惠民生、增福祉

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

县医院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县级医院300强”,房颤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基层单位。县中医院建成国家和省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病)科8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县乡村心电一张网。县疾控中心成为全省首个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武平一中百年校庆成功举办,科艺馆等建筑落地建成,武平三中宿舍楼完成改造,实验小学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三实小等3所小学被评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聚力打造“大爱龙岩·福满武平”精神文明特色品牌,开展特殊困难老人“平安通”试点工作,养老服务“武平模式”典型经验被中央媒体聚焦报道。武平还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试点县。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开新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决胜收官之年,武平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融入两区、生态立县、产业兴城、旅游富民”县域发展战略,深化拓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1+7”行动,聚焦“工业质量提升”,全力推进武平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本版资料图由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