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再提速 服务更舒心
——我市大力助推健康龙岩建设
■融媒体记者 兰建芹 刘含曦 通讯员 张连花
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城市;
推行改善群众就医“可感可及”十件事;
实施“岩籍名医雁归”“百名华佗入岩”“广龙医疗合作‘十百千万’人才培育”等工程;
............
2024年,一项项医改惠民举措落地落实落细,健康龙岩建设步履坚实。老区百姓看病更实惠、更舒心。
医改新突破
让百姓更能看好病
2024年8月30日,龙岩联通通讯大楼19层会议室,一场特殊的视频答辩正在紧张进行。
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组成评审专家,重点筛选医改任务重、工作基础扎实、改革积极性高、改革与发展好的地市,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包括苏州、济南、郑州、大连、厦门在内的全国44座城市强势竞争20个席位。
最终龙岩成功入围。这意味着未来三年,中央、省级财政将投入7.5亿元助推龙岩老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个山区地级市何以能够在省级、国家级两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答案是有实力、有底气!
2023年,龙岩市深化医改成效与三明市并列全省第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全省第二;医保DIP付费改革、“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安宁疗护等多项医改工作成为国家试点;长汀县是12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正是不断探索、实践、创新,龙岩医改打造了一个个“龙岩样板”,交出了一张张亮丽的“龙岩答卷”。
“快!快!有大夫吗?”长汀县濯田中心卫生院的走廊里,突然传来急促的呼救声,83岁王大爷
突发脑梗,情况危急。
主治医师王兴文迅速开启远程医疗会诊。通过县域医共体的医学影像平台,汀州医院专家在线诊断王大爷为脑卒中,卫生院立即进行溶栓治疗,王大爷症状有所改善后,被送到汀州医院继续治疗。
像王大爷这样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正是龙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濯田中心卫生院内,院长王敬荣一一介绍着购置的检验设备:CT、电子胃镜、呼吸机、麻醉机、洗胃机......此外,停车场里还有一辆救护车,“先进的设备检测效率更高,效果也更精准,有助于快速诊断病情。”据了解,长汀5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全部建成胸痛救治单元、卒中分中心。
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沉”下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效“联”起来。如今,全市形成“县级公立医院带县域次中心、县域次中心帮扶周边一般卫生院,卫生院延伸举办村卫生室”的新格局。全市10家列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达到二级医院标准,24家卫生院可以开展常规2级手术。
服务更舒心
“可感可及”十件事提升就医获得感
近段时间,上班族胡琦和同事下班后总会跑一趟市第二医院皮肤科,“我脸上反复长痘,治疗时间长,白天上班忙没时间,夜间门诊刚好错开了工作时间,非常便民。”胡琦很开心。
与胡琦一样开心的还有上杭县临江镇张女士,她到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时,发现此前在县医院拍的CT片和检查检验报告这里也可以互认,“我在县医院拍片花了1800多元,以为白花了。没想到这里医生说检查结果可以互认,省时又省钱!”张女士点赞道。
夜间门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举措,得益于龙岩市卫健系统2024年7月推出的改善群众就医“可感可及”十件事。每件事聚焦病人就医体验过程,在细节上体验上改进再改进,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服务升级带来的便捷和舒心。
如今,全市2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根据医院特色和就诊需求推行“夜间门诊”和“无假日”服务;22家医疗机构启动“出入院服务直通车”项目;22家医院推广“出院患者专科随访”服务;16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实施“新生儿出生七件事项集成一次办”;11家公立医院21个病区推行“无陪护”试点......据统计,改善群众就医“可感可及”十件事推出半年来,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项就累计为患者节约检查费用超过1100万元。
“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看好病,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就是!”市二院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张经义认为。
引才多举措
让老区医疗事业薪火相传
临近年底,羊城广州。一场“招贤会”正在举行——广州龙岩医疗卫生对口合作“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启动。
“十百千万”工程包括:聘请12名以上广州高层次人才在岩担任名誉院长,且龙岩市12家公立医院将派出24名以上院长(副院长)到广州对口的医院进行学习交流;创建100个临床重点专科和100个名医工作室;培养千名医疗骨干人才;培训万名医务工作者。
据了解,这一年,龙岩平移嫁接“湾区”“特区”优质医疗资源,聘请12位名誉院长,建立“罗颂平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工作室45个,合作共建重点专科119个,输送47项新技术新项目,打造全国卫生健康对口合作的典范。
与此同时,在穗岩籍名医齐聚一堂,10个岩籍名医工作室现场签约。“我们是红土地培养出来的医生,要秉承苏区‘红医精神’,鼎力支持闽西老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岩籍名医代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杨琼琼发言充满感情。
引雁归巢,造福家乡。据了解,2024年36位国家级、省级医院岩籍名医回家乡设立名医工作室。通过以“师带徒”方式培养本土中青年医疗骨干医师93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让广大闽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看得上名医、看得好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