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村情 以实干惠泽民生
■ 第六批市自然资源局派驻上杭县通贤镇通贤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第七批市自然资源局派驻永定区坎市镇清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霞青
在全市第六批驻村工作中,我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上杭县通贤镇通贤村村“两委”一起谋实事惠民生,推动驻点村从省定贫困村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转型。
抓实党建基础。协助通贤镇党委选配3名年轻党员进入村级班子,增强战斗堡垒功能。争取20万元帮扶资金建立村级党建馆,展示通贤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联系群众情感、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创新建立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文明实践等8个“党员守护岗”,按“认领一件事,办成一件事”的要求,合力推动村级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来,结合掌握村情民情,全力破解民生难题。抢抓广龙对口合作机遇,配合通贤镇争取到由番禺区出资1200万元资金实施打造村主干道“党群连心路”工程,协助完成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确保项目落地、按时竣工通车。多次走访市财政局和县直部门,争取25万元资金安装70盏路灯,圆了老百姓“民生愿”。重新改造村级农民文化中心,组建新贤乐队,添置乐器,设立办公场所,助推和谐村风,传递新时代正能量。通过积极谋划、沟通协调,村溪两岸生态治理、农村多功能运动场、村级文化驿站、乡村振兴馆等项目建设变为现实。
聚焦本村产业特色,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十百千”行动,打造四色产业(即:白色肉鸽、绿色油茶、蓝色光伏、红色建筑产业返税红利),促进农民增收和村财增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优质肉鸽生态养殖基地,养殖种鸽1.4万对,预计年产乳鸽30余万只,年产值约570万元,带动村民年增收约50万元,村财年增收30万元,四色产业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同时,鼓励村民转变经营思路,利用闲置房屋发展餐饮、民宿、超市等服务产业,提升闲置产业附加利用率,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在全市第七批驻村工作中,我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要求和推广“六个共富”机制的行动体现,用心探寻永定区坎市镇清溪村村庄特色,谋划产业发展蓝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完善基础设施,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不负组织信任和人民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