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腔热血洒春秋
——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张太和
■ 张洪达 口述 杨秋明 整理
长汀县宣成乡长桥村窄河陂是一个地处群山环抱中的小村庄,50多户200多口人。涂坊河穿村而过,滋养着这个古老的小村落。1909年,张太和就出生在这个小村的一户农家。
1928年,革命领导人张赤男在窄河陂秘密建立农会,领导青年男女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29年,长桥村在张赤男的领导下成立了赤卫队,张太和担任赤卫队中队长。那时的窄河陂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青壮年参加赤卫队。他们每天早晚开展军事训练,根据县赤卫队的要求,参加各地的农民武装暴动。妇女们也剪掉长发,高唱《妇女解放歌》,学习文化知识和犁耙辘轴的使用。赤卫队外出期间,妇女们就担负起耕田种地的农业生产劳动。
1930年,张鼎丞担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他亲自来到长桥指导拥军支前和军事训练工作。时任宣成区雇农工会主任的张太和陪同张鼎丞深入调查研究,主持军事训练。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张鼎丞看到了张太和过硬的政治品格和个人素养,于是推举他担任长汀县委书记,领导全县扩红、支前和党的建设等工作。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张鼎丞、张太和作为闽西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毛泽东代表苏区中央局作《政治问题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讨论并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大会选出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会议期间,张太和带领十多名长桥村女战士到临时中央政府洗衣做饭,承担会议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会上,张鼎丞当选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土地部长,张太和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2年3月,中共闽粤赣省委在长汀召开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以张鼎丞为主席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全省性的工农民主政权,开创了福建土地革命战争新局面。会上,张太和当选为工农检察部部长。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在张太和的领导下,依照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会的训令,设立了二十多个县级工农检察部、控告局。还组织了突击队、轻骑队和工农通讯员等群众性监察组织,在裁判部内设专职检察员,构成了一系列苏区检察系统。张太和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反贪污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活动,倡导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对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工农民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苏区司法机构与苏区政治、军事、经济一并成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组织机构。
1934年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后,张太和留任武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十团工作委员,率部转入武北大山艰苦作战。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张太和与战友们生活物资紧缺,武器弹药也几近枯竭,战斗生活十分艰难。一次,在建立工事时,张太和所在部队被国民党大部队包围,战士们英勇战斗,付出很大伤亡。张太和带领战士向江西方向突围,过一条小河的时候,由于没有遮挡,张太和和几名战士暴露在敌人的火力前,被敌人机枪扫射。情急之下,张太和跳进江里,拼命游到安全的地方,躲进了莽莽大山。几经辗转,张太和来到三明大山中的一座纸寮里,隐姓埋名潜伏下来。
1935年4月,经历了惨烈的梅子坝战斗和上湖村血肉绞杀战后,福建省委、省苏、省军区机关垮散,停止了活动。
抗战爆发后,张太和离开纸寮,一路打听回到老家窄河陂。这时,村里跟随张赤男、张太和参加革命的30多人几乎全部牺牲,被敌人血洗后的窄河陂一片萧条。由于大部分土地又被地主、官僚窃取,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张太和打听到张鼎丞在永定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决心投奔他,谋求新的出路。他一边打短工谋生,一边打探游击队的消息。1937年秋的一天,张鼎丞从南阳率领部队来到涂坊,派通讯员请张太和到赖坊村春生公祠见面。考虑到张太和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张鼎丞不同意他重回部队。张鼎丞对他说:游击队即将离开根据地北上抗日,将来的形势会更加严峻,你一定要保住生命,从事地下工作,保住革命的火种......
游击队北上抗日后,势单力薄的张太和不幸被国民党民团团长曹启明盯上,被以破坏抗日的罪名抓去,坐牢70余天后,由当地革命战友联名具保才放出牢房。从此,张太和隐姓埋名,与当地的地下工作者一起随时准备为党工作。
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入重大转折,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张太和带领战友在濯田镇美溪村集结,发动农民起义。他带领200多名起义人员,想要到涂坊发动更大的起义斗争,团结更多战友,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在途经宣成车子角时,不幸被国民党卢新铭所部包围。幸好有游击战士提前知道了消息,火速向张太和报告,张太和立即率队转移到黄牛坑,起义人员没有遭受损失。
1949年3月,张太和在中共长汀县委的安排下重新参加工作。当时县城还被国民党当局控制,县委在汀南一带办公,张太和担任宣成区工作团副主任,筹建宣成区政府。4月,张太和在刚成立的宣成区政府担任副区长。长汀县解放后,张太和任宣成区区长,1953年起任长汀县人民政府老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在此期间,张太和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宣成区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实现了身份自由和人格平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明显上升。张太和还深入全县各乡村,搜集整理革命战争期间的革命事迹,普查革命烈士,为革命基点村的鉴定、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发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老区工作的政策法规,初步制定了促进长汀老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在加强革命“五老”人员及遗属的优待管理工作、协调革命遗址保护方面取得了成效,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1953年春,中共华北军区委员会书记、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杨成武在宣成下畲村的老家亲自接见张太和,称赞张太和为革命做出的贡献。
1954年至1958年间,长汀县的张玉辉大校、钟池将军、涂通今将军均亲自接见了张太和,肯定了张太和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做的工作。
1966年10月,张太和被红卫兵抄家。他手上保留下来的革命文物、照片,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五角星的瓷碗等被洗劫一空。11月,张太和被迫害致死。1979年3月30日,中共长汀县委决定给张太和同志平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