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岭: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巍巍松毛岭 胡家新 摄

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

松毛岭上的红军无名墓。

志在飞

走进松毛岭,微风轻轻拂过山脊。我们站在这片被历史浸润的土地上,眼望着山峦上青翠的松林,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呼吸。

松毛岭,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也是长征出发的零公里处。

在闽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连城县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办公室主任曾海泉、成员吴鸣及蒋坊村的村主任蒋泰仟给我们做向导,我和红色文化爱好者黄洪平来到连城松毛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仗所在地。在这片被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松毛岭战役纪念广场上那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写着: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它静默地守护着过往的荣光,向每一位过往的人诉说着昔日的烽火岁月。

曾海泉主任告诉我,“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这12个字是他到北京去请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同志亲自题写的。我们沿着纪念碑走一圈,看到了侧面有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题写的“军魂”二字。碑座正面是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李景上将题写的“松毛岭战役烈士永垂不朽!”底座是“温坊战斗”“十送红军”和“血战松毛岭”的大型浮雕。讲解员告诉我们:“纪念碑碑高19.34米,寓意松毛岭战役发生在1934年!”

我缓缓走近,指尖轻轻抚过那冰冷而坚硬的石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年战火的余温,和那些年轻生命最后的心跳。

松毛岭是中央苏区的东大门,1934年4月,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辖第三、第九、第十、第三十六、第八十、第八十三共六个师和炮兵第五团(缺一营),向松毛岭逼近,红军一军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于8月先后奉命调集松毛岭阻击国民党东路军。9月1日至3日,文坊战斗红军告捷,国民党第三师八旅旅长许永相只身潜逃。9月23日至28日松毛岭阻击战,战事空前激烈,双方伤亡甚重,后红军被迫撤离,作出战略转移。

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艰难阶段的最后一战。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顽强阻击敌人七天七夜,以牺牲6000多人的代价,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也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奠定了基础。

在高山下有一处红军无名墓,卵石砌成的墓身和青草铺就的墓顶。红五星两旁写着:青山处处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无字碑上没有名字,却仿佛写着无数先烈的名字。

松毛岭战役结束后,当地村民看到众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荒山野岭,遗骨无人安葬,群众日夜不安。敌人撤走后的第三天,温坊村群众自发组成“无祀会”,发动当地群众,上山挖穴,将红军遗体就地安葬。此后因雨水冲刷,有些遗骸暴露在地面,为此,“无祀会”的成员们继续发动村民出钱出力,他们将遗骸挑运到文坊村的“甲利珑”“斧头乾”等处,装入金罂及大水缸中,然后挖出几处上百平方米的大坑进行安葬,修成简易墓地,并定期祭祀。2010年9月,连城县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把散落在松毛岭的红军遗骸移葬在一起,并在松毛岭战役遗址处修建了红军无名墓。红军墓占地28.49亩,安葬红军遗骸3000余具。2020年被评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是省级保护文物,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曾主任介绍:“连城县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花费多年的心血建成这个纪念地,目的是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要忘记牺牲的先烈。”

我们走到无名烈士墓前,排好队伍向烈士鞠躬致敬。这里安息的,是那些连名字都未曾留下,却用生命谱写了共和国壮丽篇章的英雄们。他们或许年轻,或许有着对未来的憧憬,但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墓碑前,我们静默,我们沉思,我们感恩!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石阶小道往山上走,在鸟语花香和秋收的喜悦中穿过茂密的树林,我来到了当年红军郭公寨前线指挥部。

那是一座简陋的小木屋,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木屋外面的木板墙上,密密麻麻的被子弹打穿了几十个弹孔,可以看出当年的战斗是多么的激烈。在屋内,简陋的桌椅、破旧的地图、锈迹斑斑的油灯,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踏入屋内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那些坚定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谋划着战斗,讨论着战术,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走出木屋,我们站在木屋的前坪上合影。眺望远方,松毛岭山峦起伏,绿意盎然,和平的阳光洒满大地,一片宁静祥和。那些年的硝烟已经散去,但英雄的故事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在松毛岭,我不仅看到了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品尝了松毛岭的花茶。

在这里,我们走访了松毛岭战役遗址群:红军亭、红军哨卡、红军战壕、红军灶等旧址。

松毛岭,你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了红军将士们的英勇与坚韧。在那七天七夜的激战中,红军战士们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对着飞机的轰炸和大炮的轰击,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他们的手中虽然只有简陋的武器,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牺牲,什么是革命的英雄主义。

松毛岭,你是一幅永恒的画卷,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在那场战斗中,不仅仅是红军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还有无数的苏区人民在后方默默地支持。他们送饭、抬担架、护理伤员,他们的家门板被拆下来筑成了战壕,他们的儿子、丈夫、兄弟被送上了前线。在松毛岭上,军民一心,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松毛岭,你是长征精神的起点,是红军将士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丰碑。红军将士们的故事,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颂;红军将士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松毛岭的名字,将永远闪耀着光辉。

在闽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们带着敬仰找寻红军昔日的足迹。我们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我们崇高的敬意。松毛岭,不仅是红军长征的起点,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