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雾阁


邹善水

徜徉在云雾飘游的鳌峰山下,现代高楼林立中仍夹藏着五十多座国保古版书坊,这难道就是雾阁?

小时候,楼的概念是两层房子。对旧时村名“雾阁”甚是朦胧。全村数百户数千人,有两层房子的人家极少。记忆中,清一色土墙、黑瓦、平房,因地势高低而错落有致。

淅淅沥沥的秋雨洒过,云飘雾绕,古村若隐若现,站在后龙山眺望,村子好像一幅水墨画卷。那建在坡上略高的房舍,飘游在云雾中似大海航行中一艘艘大轮的屋宇,不就是一座座楼阁。名副其实的雾阁呈现在眼前,令人恍然大悟。先人对雾阁村的命名,雾中楼阁多有诗情画意。

文化之韵在何方?“数枝梅花探出墙,几声鸡啼破土墙。云簇疏棂,雾迷高阁。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村北梧桐岗下,“梅园”二字镶嵌在古门楼额上,云雾中透显古韵。清初著名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作者之一邹圣脉曾居于此。

邹圣脉(1691-1762),字宜彦,别号梧冈,康熙三十年生于长汀(现连城)四堡里龙足乡。圣脉自幼工文学,善书法,为清代颇有声名的学者。邹圣脉还著有《五经囊括纂要》一书,为初学五经的一本蒙学经典读物。圣脉虽一生未获功名,但以布衣之身勤于著述。有著作十余种行世,尤以《幼学琼林》(增补)风行华夏300余年,至今仍为古代语文启蒙读本的经典之作。“梅园”为邹圣脉祖父所建,时间约在明末清初,因内有梅林一片,故名“梅园”。

查《邹氏族谱》载,原建筑是一座非常豪华的庞大建筑群,称“梅园四楼”,但因清末一场大火毁于一旦,现仅剩残垣断壁和一座门楼,门楼上由圣脉亲笔所题“梅园”二字苍劲圆润。梅园建于明末清初。邹圣脉(梧冈)幼年读书、中年以后写作和校注古籍之处。梅园是其祖父所始建的别墅。后来其父叔辈续有增建,遂成一片自成格调的建筑群。南面主楼四厅相连,一字形并排悬架于斜坡之上,面对鳌峰山,后枕梧桐岗,前临北龙溪。溪水折向西行,飞流直下,泻入潭中,轰然有声,似击鼓鸣钟。楼后建筑,随山势而上,层次分明。梅园大门之外有石桥,门内侧上首有龙缠玉柱的草书《梅园记》,皆系梧冈(圣脉)手书遗墨,门内回墙影壁,原有题额“景行”。循后阶曲折而上,旁有荷池,小阁凌空,浑然入画,题曰“仰止”。越小阁,“皆山堂”自右来迎,“芸香楼”相候于左,此即梧冈读书旧居。穿长廊而入悬壁四楼,可凭栏远眺龙足(雾阁)八景之一“鳌峰碧雾”。细听田墩松涛,如驾舟海上,万顷巨浪咆哮奔腾;俯视田畴,一片青葱,微风轻拂,如缎如绸;汀兰岸柳,飘香飞絮;紫燕翩翩,似诉嗔娇;翘首仰瞻危楼,飞角翔丹,结构奇险,布局多变,既含明代建筑传统,又具清初工艺升华,富有中间色调的过渡建筑风格。然时移世易,沧桑更迭,年久失修,已近颓圯而失去了青春的光彩。古楼虽逝,文韵长存。雾之飘逸,阁宇闻世。

小镇中心,一座宏伟建筑非楼即阁,晨雾中映衬出明清时期中国雕版印刷基地之古籍辉煌,展示着雾阁印书业创始人邹学圣的授户部广积库大使之史迹。在明清时期,古村雾阁,以其兴盛的雕版印刷业而远近闻名,成为与北京、汉口、杭州齐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其所印书籍“行销江南,远播海外”。

在古屋文华堂,寻迹到一处两层木构楼阁,阁内六间书架珍存《金瓶梅》藏版,亦称“楼上屋”,刊印《医宗宝镜》百版医著救治无数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