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通过流域水综合治理带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
水系连通“连”出美丽乡村
■通讯员 邱娴
碧水悠悠,清波荡漾。近日,走进武平县中山河畔阳民段,只见两岸竹林茂密,水面宽阔清澈,偶有几只鸭子在河岸旁觅食,好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
而在早前的中山河,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可是难得一见,垃圾漂浮、河道污染让这里的村民一度犯愁。
为一改河道“脏乱差”的问题,近年来,武平中山镇针对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抓好执法监管和环境治理提升,一批顽瘴痼疾得到根本性解决。
中山河的蜕变,是武平县河道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平县委、县政府坚持通过流域水综合治理带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治水兴水理念,以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轴,以“一河两脉三片”为总体治理布局,实施武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该试点项目综合治理河长51千米,新建堤岸43千米,清淤疏浚38千米,生态缓冲带17千米,水系连通3千多米,人文景观4处。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成后,大大提高了武平县防洪排涝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了农村河湖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全域旅游。”谈及项目建设的益处,武平县水利局干部林彩永如数家珍。
水污染治理好了,如何将水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大力做好“水”文章成为武平治水兴民的关键。为此,武平县将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沿线自然景观串点连线起来,通过建设平川河与中山河生态护岸、水文化长廊、生态亲水步道,将沿河“丹井浴谷”“古韵新城”“三江太平”“水墨阳民”“茶果龙济”串联规划,打造环千鹭湖片“新五朵金花”,形成具有“千鹭湿地”“湿地花海”“竹韵秘境”“竹溪码头”等骑行旅游特色的水美乡村,发展“水系+体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