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闽西汉剧”的保护传承


近年来武平县积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挖掘文章。“闽西汉剧”就是其中之一。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闽西汉剧有着“南国牡丹”之美誉。2006年,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原武平汉剧团)于1957年成立,是目前福建省唯一的县级闽西汉剧专业表演团体。近年来,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以持续打造本土题材的精品汉剧剧目为重要抓手,创排演出了以红色历史为题材的《走出围屋》,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定光佛缘》,以和谐社会为题材的《百姓镇秩事》,以林改为题材的《追梦青山》,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捷文春汛》等一系列原创汉剧。它们陆续获得戏剧会演导演一等奖、音乐设计一等奖、剧本一等奖等一众大奖,其中,《百姓镇轶事》获得福建文艺最高奖项百花文艺奖,实现武平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此外,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还通过“汉剧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将汉剧艺术带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每年累计演出两百多场;持续开展汉剧公益培训班、汉剧进校园、汉剧研学活动,每年惠及上万名学生。此外,还成立了闽西汉剧人才工作室。 (武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