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选聘一批乡村振兴特派员奔赴农村一线——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融媒体记者 池银花

“16年前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辞职回到家乡上杭,从农艺师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特派员,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大展身手。”13日,张剑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剑亮是我市乡村振兴特派员队伍中的一员,他发挥自身农学博士专业优势,推动上杭县溪北村建设智慧果蔬基地发展种植七彩西红柿、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年营收额达100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于去年8月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选聘工作,通过建立乡村需求清单、人才能力清单“两张清单”,发布“招募令”,吸引了560余名各类人才报名竞聘,最终选聘出109名乡村振兴特派员奔赴农村一线,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截至目前,全市乡村振兴特派员累计筹措资金5700余万元,实施项目265个。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一年来,乡村振兴特派员们聚焦“一县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脉优势和专业技术特长,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十百千”行动,推动36个派驻村与周边村跨村联建、29个派驻村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个派驻村与企业结对共建,持续做好百香果、河田鸡、地瓜干、水仙茶等“土特产”文章,有力促进产业做优、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其中,作为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的乡村振兴特派员,陈麒文发挥熟悉杜鹃花产业的优势,推动西山村与台品樱花茶园联手打造集“花卉展示、直播营销、品牌推广、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花卉集散基地,助力永福杜鹃花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带着初心去,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谛。 

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旺,也要乡村美丽、留住乡愁。乡村振兴特派员们深谙此道,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统领,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因地制宜实施“绿盈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态水系工程等项目86个;同时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引领革除不良陋习11项,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建设良好格局,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特派员曹宗发,结合推进培田古民居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协调争取资金90万元,完善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景区提升与民生改善“双赢”。这是全市乡村振兴特派员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倾心为民、办好实事的生动实践。据统计,全市乡村振兴特派员积极协调项目、整合资源,实施道路“白改黑”、长者食堂、亮化工程等民生项目103个,为群众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

放眼闽西大地,乡村振兴特派员们奋进的步履铿锵,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