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为本 续写新时代耕读篇章


通讯员 章辰汶 文/图

近日,在新罗区雁石镇益坑村,龙岩初级中学的学生来到吟廉亭认真听村民讲述罗氏家训的内容,了解该村的耕读文化传承;一旁的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内,铁山中学的学生则在农事员的指导下,细致地进行翻土、浇灌、采摘等农事劳动实践,体验传统农耕的艰辛不易,并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培育树立并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耕读传韵,文化兴村绘新章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益坑村崇文重教历史久远,耕读文化底蕴浓厚,有着悠久且优秀的乡村文化。罗姓村民世代居住于此,罗氏家风家训声名远播,宗祠悬挂的“明经进士”“父子明经”“沐恩祖荫”三块牌匾,彰显其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来到吟廉亭,可以了解益坑村罗氏家风家训和新时代“五好”模范,感受前辈乡贤的家国情怀,感悟移风易俗带来的文明新风,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以文化人。

历史上出现过父子明经进士的益坑村,在传承延续罗氏家训、家风的同时,也在积极守正创新,探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两权分离制”,由农民理事会履行执行权,村党支部履行决策权。让村民广泛参与村内各项事业,激发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快项目落地速度。益坑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设立五支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挖掘身边好人事迹,开展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好群众“五好”美德模范评选活动,传承发扬优秀家风家训,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展现村民富足的精神财富。

绿海翻波,科技织就农耕诗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益坑村,凭借其优美的生态环境,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美誉。近年来,村庄立足当地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优势,持续做好林下种植产业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施红菇增殖扩繁科技示范项目,种植铁皮石斛、黄花远志等中药材,同时打造乡村森林公园、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科普体验馆、农耕文化馆等场所,将科技赋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绿色增长新动能。

益坑村厚植绿色发展生态理念,深入实施“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和乡村振兴“六个共富”机制,借助中国科学院院士、新罗区乡村振兴特派员谢华安挂钩益坑村优势,充分发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平台作用,紧密同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开展村校协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积极引进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坚持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持续创造着“不负青山不负人”的绿色财富。

文化扬帆,研学润田路康庄

益坑村坚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立足“三农”文化,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成立林下经济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利润均等分配的收入分配模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每年增加约1万元;创办新罗区益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帮扶益坑村以及周边村抱团发展西瓜、花生种植......发展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益坑村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效,申请创建的福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研学活动,已累计吸引3万余名学生参与。益坑村研学,讲求室内课堂与室外实践相结合。科普馆、农耕馆内,植物标本栩栩如生、耕作器具触手可及;占地上百亩的实践基地中,不仅能亲手播种采摘各类农作物,还能学习烹饪技能。村民也成为指导学生农事的“农老师”、代为管理学生种下的瓜果蔬菜的“农事员”,在实践中传承发扬耕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