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 让教育自然进行


19日,孩子们行走在永定湖坑奥杳的稻田中。

近日,笔者走访我市旅游市场发现,越来越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在假期里“边玩边学”,“教育+旅游”模式成为新的常态。带着孩子逛博物馆、体验自然课堂、尝试各类农活等亲子活动,成为假期里的热门选择。

自然教育在我市兴起

上周末,我市瑞恩儿童俱乐部的领队阿文带着40多个孩子前往永定湖坑奥杳看稻田,参观烈士陵园,还徒步爬上了观景台。这个俱乐部致力于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感受当下,行稳致远。

“日常的学习压力已经较为繁重,一些家长希望让孩子在周末能够好好放松身心,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农事教育、山野徒步这样的自然教育。”据该俱乐部助教kiki介绍,比起寒暑假的长线亲子游,家长们更喜欢让孩子参加周末的短途游,“只需要一天,甚至半天,我们带着孩子来到户外,开展一些体能游戏,带他们仔细观察,从中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天马山、大锦山、草尾山尖、双鬓山......都留下孩子们的身影。”在kiki看来,自然教育就是带孩子们走进自然,在体验式活动中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自然教育当中,孩子能够感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气温的变化,用双眼来发现自然万物缤纷的色彩,真实的自然体验会带来与阅读书本知识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一直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毕竟除了自然界外,儿童成长与家庭间的密切关系也永远值得探索。”kiki说。

据了解,在我市除了亲子俱乐部外,各类培训机构、旅行社、景区均有推出自然教育课程。因项目不同,价格则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时间多选在周末假期。

选择自然教育课程有讲究

现在的假期里,除了晒美食和美景外,更多家长喜欢分享孩子参与农事体验、户外徒步等自然教育的精彩照片。看着孩子们在田野里、在大山中自由奔跑的身影,满脸的汗水,灿烂的笑脸,让人欣慰和感动。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从业者、教师,还是家长,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自然教育不能打着“全面培养”的旗号,变成另一种变相的“课外学科培训”,从而成为孩子的负担。也不能简单地将自然教育等同于旅游产品,在增加家长经济负担的同时,将自然教育变为“单纯的疯玩”。

市民邱宇是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她就经常让孩子参加各类自然教育课程。在她看来,自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孩子人生课堂中的重要一环。不过,她也坦言,带着孩子参与了不少自然教育课程后,自己有了困惑,“有时候,感觉一些课程太闹了,就好像是出去旅游观光一天,然后就结束了,这跟自己带娃出去,有什么区别?”

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自然教育?业内人士认为,自然教育应该是一门课程,而不能只是单纯的旅游产品。每一个课程的研发,应该要有教育的情怀,要针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开发,让孩子自己从中产生感受,启发独立思考,从而把从自然中学到的知识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