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向新而优”的营商环境

——访武平县委副书记、县长于海


通讯员 李良英 刘鹏标

“近年来,武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切实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健全完善全员、全链、全心的‘三全’管家服务机制,聚力打造‘便捷型、精准型、数字型、法治型’的营商环境山区县样板。”近日,武平县委副书记、县长于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聚焦服务高效,打造“便捷型”政务环境。“发布了13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优化精简审批环节控制在3个以内。创新制定实施《武平县项目建设服务流程指南》,全面压缩用电、用水、用气申办流程,试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工业用地分割办证登记等服务,创新‘拿地即开工’模式,让事项交互空档期变为高效服务期。”于海介绍。2024年以来,办结审批件32157件,按时办结率100%,办理提速率99.67%;办理“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3个、“交地即交证”工业项目7个。同时设立惠企政策园区兑现窗口,共兑现惠企政策资金8280万元。

聚焦企业发展,打造“精准型”培育环境。“持续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供需对接‘手拉手’及‘企业服务日’活动,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参与‘广龙一号’基金注资,力促国投聚力龙岩产业发展基金落户武平。”于海说。2024年以来,累计促成12家企业与省内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订单签约资金近12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8171户、贷款余额73.25亿元。同时,建立周末人才市场,帮助企业招用工2085人次。

聚焦数据赋能,打造“数字型”园区环境。“建成全国首个县域新显产业大脑,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型’优质空间载体。”于海说。2024年以来,武平县着力实施智慧园区项目,实现园区5G全覆盖,支撑企业“智改数转”。引进“数字转化型星火生态空间机构”,建立13个前沿平台、实验室,全面提升园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聚焦执法改革,打造“法治型”公平环境。“持续巩固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和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成果,扎实推动执法改革,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于海说。2024年以来,武平县积极开展“综合查一次”“综合监管一件事”和片区联合执法工作,试行首违不罚等“有温度”的执法举措,构建三省四县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搭建“园区枫桥”平台,开通涉企绿色通道,2024年以来帮助19家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于海表示,武平县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按照“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要求,凝心聚力、向新而优,积极创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县,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助推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建设,助力武平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