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武平:让山林披绿 让林农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 李良英)“6月4日,万安镇贤溪村的林农池上坤、池良昌等23人领到了1号林票。林场根据每块山场采伐前所需的总投资制发林票,实行保底收益,每年林场会按林票金额的5%发放预分红,解决过去投资林业收益时间太长的问题,林票认购者可以分段式实现部分收益。”作为龙岩林票(武平)制发方——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经理钟天明近日告诉笔者。
龙岩林票(武平)的发行是武平县完善林农利益联结机制的新探索,是创新金融服务、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新举措,此举将进一步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推动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林农变股东,对促进林业资源增长、林权增益、林农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武平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途径。通过立体利用森林空间,发展林下、林中、林上产品多种经营;实施“以二促一带三”战略,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281家,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91个,林下经济经营面积 160.48 万亩,实现产值46.89亿元。其中,林下种植紫灵芝面积累计达4.2万亩,年产量达400吨,全产业链产值3亿元,武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灵芝生产基地。
武平县注重优化森林管护机制,筑牢绿色发展基底。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压实全县685位林长的责任,强化源头管理。目前全县林地共划分网格427个,配备372名护林员,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巡护网格,实现巡林护林的专业化、精细化。积极开展“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加快森林抚育修复,2023年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30873亩,森林抚育75821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53766亩,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6512亩,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今年1月上线发布的全国首个林业数字孪生系统平台“e林通”则让森林资源管护更加科学精细。
此外,武平县还通过完善“三权分置”机制,推动林业规模经营,目前全县累计流转林权43.03万亩,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352家;完成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3.0版建设,成功放款3625笔、累计放款7.81亿元;探索未来收益权抵押贷款,创新推出“金山贷”等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信贷产品,发放10-30年或更长期限的林权按揭贷款;签约引进全省首个普惠型林业碳汇合作开发项目,目前已审核通过可开发面积93万亩,切实把森林碳库转化为增收钱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