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灾区爱无疆

——新罗区漳平商会民营企业家助力武平灾后重建


融媒体记者 陈志强

危难时刻伸援手,洪水无情人有情。

昨日的上赤,烈日炎炎。陈永平再次组织商会人员来到这里帮助救灾、重建。

在“6·16”特大暴雨中,武平县中赤镇是重灾乡镇,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行政村上赤村是重灾区。陈永平是新罗区漳平商会会长,连日来,他在媒体报道中得知武平中赤、下坝等乡镇受灾严重时,一种企业家在灾害面前的社会担当涌上心头。他当即在新罗区漳平商会群里发布为灾区捐款献爱心的倡议书,并很快得到响应,大家你两千元、我三千元......踊跃捐款,很快就筹到了2.3万元救灾资金。21日,他和商会人员带着装有200包大米、12件食用油、130盒面条、50件纯牛奶、100件矿泉水等价值2.3万元的物资来到灾区,还带来一部挖掘机来到下坝乡下坝村,帮助清除溜方、淤泥、杂物等。

在下坝村,枯枝乱石满地,淤泥厚厚一层,房屋墙体开裂,河道严重堵塞,山体滑坡......商会林鸿辉、李达全等人艰难地行走在三四十公分厚的淤泥里,眼前的狼藉、破败的场面,让他们惊呆了。林鸿辉回忆说:“当时,村民们听说我们是自发组织前来救援的,都十分感动。”

“一部挖掘机,太少了,救灾作业速度太慢,必须再调几部过来。”在下坝村,陈永平的建议得到商会其他人一致赞同。他同时交代村民,铲车由他们指挥,可以随时交代师傅开展清理。第二天,商会又从福建径坊建造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冠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调来了两部轮式挖掘机、两部铲车前往上赤村。

在前往上赤村路上,记者看到沿途到处是被勾机挖开的临时通道,道路两边堆有小山似的淤泥,有的水泥路基大部分被掏空,我们的车辆尽量往山体靠着通过,险象环生。在上赤村,水流已经平缓,水电也通了,村民们虽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留下的创伤却难以抹去。站在岸上,一眼望去,满目疮痍,勾机、铲车来回穿梭,不停地清理淤泥、杂物......正在清洗家具、打扫房屋的村民陈德隆见到记者采访,向记者描述起那晚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他说:“河水跟大江一样,声音很响,像在咆哮,不一会儿就涨了三四米。”在外打工的村民陈克亮来不及回家收拾,电器全部损坏,墙体开裂,他说:“虽然我们有难,但吃的用的有热心人拿过来,真得感谢他们,感谢热心企业家。”

抬头望去,高至两层楼的水位痕迹仍清晰可见,记者走在还有二三十公分深的淤泥路上,恰巧碰到正在和救援队、干群一起清除淤泥、堆积物的武平县委常委、中赤镇党委书记汪洋,他见到再次前来帮忙救灾的陈永平时紧握他手说:“感谢商会,感谢社会各界,是你们给灾区带来了救灾物资,带来了机械设备,加快了我们救灾的进程。”连续抗灾多日的上赤村党支部书记谢胜祥依旧坚守一线,只见他不时地指挥着前来支援的队伍有序开展救援工作,他说:“多亏了新罗区漳平商会这4部机械,帮了大忙。”企业家的大爱让村民们感受到温暖,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

顶着烈日,日夜作业,勾机不停地将堆积物送往垃圾车,铲车将淤泥清往河道。铲车司机张开广已经在上赤村参与救援三天了,他说:“回想起当时没有网络、没有电,住在村部椅子拼起来的床,真想马上回去。可看到来时这里惨不忍睹的场面时,就想要多帮忙清理几天。”陈永平告诉记者,救援估计还要持续一星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