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 』折射中国文旅新风尚


去博物馆研学打卡,穿汉服与文物合影,集齐一套文物印章,买一个“考古盲盒”带回家......近年来,中国多地不断掀起“文博热”,各地博物馆以各种形式“破圈”,吸引更多青少年探寻传统文化。

每到周末,中国多地博物馆都会掀起一波客流小高峰。前不久,一次观展经历让家住河北衡水的周立壮对家乡2200多年的建制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走进衡水冀州博物馆,以3D形式再现大禹治水、九州鼎由来的科技场景,让参观者置身其中,跟随历史的脉络了解古城冀州的过往千年。“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没想到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周立壮说,冀州博物馆之旅收获颇丰,“科技赋能让历史故事‘动’了起来,我们仿佛‘穿越’回古代,划分九州的渊源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

在各地博物馆,总能看到不少老师、家长带着孩子参观,一些孩子站在展品前认真观察,不时拿出本子记录;也有学生手拿历史课本,不时与展品信息对照;还有不少年轻人身穿汉服、妆容精美,与文物合影留念......沉浸式研学体验不断激发青少年文化探索的热情。文化体验热度不减,文创产品热销走俏。一些博物馆通过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用文创产品建立与观众之间的连接,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明好认为,近年来传统文化传播展现更多朝气,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年轻人喜爱的表达,令文旅产业兴起“新国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