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政协委员建言“10分钟工会服务圈”
多举措推动工会服务圈提质增效
■融媒体记者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上一期,我们关注到不少市政协委员为助力“大爱龙岩”建设献言献策。其中,市政协委员兰建亮针对“10分钟工会服务圈”发展,就运营管理、思想服务、宣传影响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兰建亮委员认为,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10分钟工会服务圈”站点位置、服务内容等的宣传,让广大户外劳动者广泛知晓,同时要把服务站点的位置及功能制成电子地图,以便市民查询。他还建议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运营管理机构,并且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检查监督方式、奖惩办法,让广大劳动者“找得到”“进得去”“用得上”,促进服务站点提质增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职工群众的需要,不断拓展各类站点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形成可以借鉴和复制的龙岩品牌,真正成为“大爱龙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对于以上建议,龙岩市总工会、市委文明办作出回应。
龙岩市总工会表示,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创新服务职工方式方法,把打造“10分钟工会服务圈”作为龙岩市委“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
牌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科学布点、网格布局、社会参与、精准服务、常态保障、便捷服务”的思路,不断延伸工会服务,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龙岩中心城区已构建起全省首个“10分钟工会服务圈工益伙伴联盟”,共建覆盖重点区域的126个服务站点,为广大职工特别是户外劳动者提供“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小病能用药”等十二项便利服务,实现以“小站点”汇聚“大服务”“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此外,市总工会还通过思想引领、引进公益组织、主题活动、建管结合服务常态化等实现“10分钟工会服务圈”的常态化运营,并完善了“龙岩工会e家人智慧管理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实体化与信息化互为补充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下一步,龙岩市总工会将强化服务创新,通过强化思想认识、优化规划布局、细化精准服务、强化资源整合、深化长效运行等五措并举,实现“大爱龙岩——10分钟工会服务圈”提质增效。
市委文明办用好“一月一报送一汇总”保障落实机制,督促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发挥职能,助力打造“大爱龙岩——10分钟工会生活圈”,不断拓展“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内涵。据介绍,除126个工会服务站点外,市城市管理局出台《龙岩市进一步关心关爱环卫工人十项措施》,在全市建成103个“橙心奉献·净暖岩城”等劳动者服务站点,为环卫工人工间休息提供条件。
与此同时,市委文明办积极在“文明龙岩”微信公众号、龙岩文明网等宣传平台加大对工会服务站点的宣传,让工会服务站点家喻户晓的同时,提高全社会对户外工作者的关注。此外,将“龙岩市中心城区打造‘10分钟工会’服务圈工益伙伴联盟”项目作为我市参与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20个项目名额之一进行大力推送,助力提高“10分钟工会服务圈”知名度
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市总工会联合市委文明办以重点行业、新就业形态、道路执法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关怀对象,联合举办“夏季送清凉”系列公益活动,为各驿站增添“清凉补给”。如2023年活动期间,7个县(市、区)和21家市直部门开展送清凉物资、送健康体检、送政策宣传等活动,走访慰问奋战在高温下的一线工作人员17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务工不着的街头露宿人员等97人次,发放食品衣物200余份;走访慰问各类困难群众8200余人次,发放“清凉包”6000份,确保企业职工和困难群体清凉过暑,实现各方资源共享、工作力量联合、工作效果叠加,汇聚爱心力量,共筑大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