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则全胜
——我市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龙岩样板”纪实
■融媒体记者 黄俊 林阿玲
3月26日傍晚,龙岩中心城区小溪河畔,市民们沿着栈道或漫步观景,或锻炼健身,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28日一早,长汀河田种粮大户傅木清就组织农机手溶田,为清明节后插秧做准备,曾经满目疮痍的重度水土流失地,如今早已华丽蝶变为生态“粮仓”......春季的闽西大地,处处生机勃勃,人们在绿水青山间享受生活、创造财富。
3月27日,龙岩地质公园成功入列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近日,2023年度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成绩单”公布,龙岩位居第一;在2023年省级林长制督查考核中,龙岩位居第二,实现争先进位目标;在2023年省对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中,龙岩首次进入全省前三名......奋进的闽西干部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收获佳绩。
闽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近年来,全市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的深情嘱托,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聚力打好绿色生态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头、作示范,全力打造“龙岩样板”,谱写了新时代新龙岩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绿起来,锻造靓丽底色
阳春三月,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废弃煤矿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基地里,10多亩巨菌草、紫菌草已经长至三四米高,曾经裸露的煤矿地表重新披上“绿装”,昔日的“灰姑娘”变身为如今的“俏佳人”。
对于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我市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废物利用+产业融合”新模式,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1.29万亩,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9家。
绿色,是闽西最靓丽的底色。
近年来,我市持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林改“武平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以民为本、久久为功、和谐富美,推动全域水土保持和林业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林改四项举措被吸纳为国家决策。
数据见证闽西的努力,汗水换来了满目苍翠:2023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6.29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6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21%,连续44年位居福建首位、全国前列;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4.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富起来,铸造“金山银山”
长汀县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林下兰花基地内,一盆盆兰花整齐摆放,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在合作社辐射带动下,周边6个乡镇、300多户人家吃上了“生态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我市着力发展林下经济、苗木经济、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202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560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081.05万亩、产值261.49亿元;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103亿元。
我市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动园区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实施节能降碳,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结构高端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整合发展,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79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6元,增长6.8%。
美起来,塑造幸福图景
2024年第一天,龙岩中心城区群众就迎来一件大喜事——龙岩森林公园(龙岩植物园)开园。公园致力打造集“文旅康养、休闲生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有力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推窗见绿,移步见景”“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闽西的百姓,用众多赞誉评价生活环境的变化。目前,中心城区累计建成综合性及专类公园36个、“口袋公园”39个。
2016年起,我市持续八年实施生态环保攻坚战役,特别是去年在全市范围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均居全省第二。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好于去年、高于全省”目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闽西人民正以奋斗为笔,奋力描绘风光秀丽、产业兴旺、幸福和美的生态画卷,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龙岩样板”的新成效,推动“进则全胜”的科学论断在闽西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