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治污“小成效”推动乡村“大变样”
近年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漳平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增“新”。
近日,记者来到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漫步村道,路面干净整洁,不见污水也闻不到任何异味。村中多了不少小花园,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通往家家户户,农家小院的小苗圃,各种花草竞相绽放,一幅环境美、生活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展现眼前。
“以前村民洗漱、厨房用水等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到沟里的,一到夏天房屋周边就有很多的苍蝇、蚊子。现在处理了黑臭水体,房屋周边建得跟小公园似的,我们看着就舒心。”村民黄振尧满意地说道。
一直以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面临的难点,“接户率不高、管护不到位、群众卫生意识不高”等问题,是影响农村污水治理实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漳平市深入推进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一期)PPP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的原则,结合各个村的位置和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最终确定纳厂、集中、分散3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村里的污水通过管网集中收集到处理站,较小的设备每天可处理50吨污水。我们是采用一体化生物反应设备+人工湿地处理模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水通过管道排放到末端的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福建省地方排放一级标准,不仅能用于农田灌溉,还一点异味都没有。”漳平市城发同恒常务副总经理李仁芳介绍道。
据了解,漳平市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一期)PPP项目总投资38247.2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设施39座,铺设管网总长度约370公里,新建泵站19座,检查井7016座,日处理量4610吨。项目覆盖漳平市双洋镇、新桥镇、南洋镇、永福镇等13个乡镇的44个村庄,总服务人口约7万人。
“污水治理让我们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洗菜的水都是泼到门口的路上,污水随意排放,路边的水沟也很脏。”东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华感慨地说,“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后,每家每户的污水都接入管网,统一收集排放到污水处理点,路上干干净净的,大家都很满意。”
为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营,漳平市还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物联云平台系统,通过“生活污水+物联网运维”模式,对污水处理各环节全程监控,第一时间实现污水处理信息接收、分析、调度,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们的设备已经实现自动化运行,不需要人员值守,运维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以看到各个处理站的情况。”李仁芳说道。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后,曾经困扰农民的各类排污口、黑臭水体等流域环境质量问题得到了根治,同时也为九龙江流域水质改善和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过去,农村内鸡鸭遍地走,草堆、垃圾随处可见,环境脏乱差;现在,漳平13个乡镇44个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完工,一条条管道铺设完成,不留死角地解决了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通讯员 陈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