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监管合力 护航『容颜 』安全

——龙岩市检察机关开展医疗美容行业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圆桌”会议,凝聚多部门监管合力。

检察官到医美经营场所调查。

通讯员 谢嫣婷

3月15日,龙岩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督促整治医疗美容行业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的乱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美行业在“颜值经济”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然而,形形色色的医美服务泥沙俱下,“变美”的过程伴随着无证经营、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等风险,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针对医美行业乱象,龙岩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开展医疗美容行业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办理案件40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5件,磋商15件,召开圆桌会议6场,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责令关停、整改违法医疗美容机构120余家,进一步规范医美机构依法依规经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数智办案”双驱动

技术力量激活监督效能

2023年3月,新闻媒体曝光长汀县部分美容机构存在无从业资质、超经营范围宣传、销售过期药品等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长汀县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经初步调查,查明8家医疗美容机构存在从业人员无执业医师资格证明、使用过期药品、虚假宣传、未向消费者提示医疗美容项目风险隐患等违法行为。

龙岩市检察院在指导办案中发现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2023年4月14日,全面部署专项监督,并在办案中注重公益诉讼监督与数字检察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作用,创新研发“医疗美容行业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查询大众点评、美团、高德地图等APP获取美容服务机构信息,与市场监管、卫健、商务局等部门注册登记信息进行分析比对,从4000余家美容机构中筛查出无营业执照机构 210家,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512家,违规使用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12家,发布违法医疗广告15家,违法发行商业预付卡72家,有效解决了医美机构数量庞大、人力难以全面摸排这一突出问题,大幅度提升监督效能。

“内外衔接”双协同

齐抓共管凝聚监督合力

充分运用一体化办案机制,两级检察机关针对发现的800余条问题线索,积极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等部门开展实地核查,针对相关责任部门对医美行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全市共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0件。

龙岩市检察机关积极与市场监管、卫健、应急管理等行政单位沟通联系,同时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热心公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强化公众参与,实现“专业化办案+行政执法+社会化监督”配合衔接。

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招募具有医药学、服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志愿者11名,开展培训,进一步拓宽线索来源渠道,为后续跟进监督工作提供专业帮助。

“整治+预防”同推进

诉源治理巩固监督成效

坚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综合运用检察建议、磋商等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推动问题全面整改,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持续巩固整改成效。

龙岩市检察院针对办案中总结的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建议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医美安全监管职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多部门协作共管机制,进一步凝聚医美安全监管合力。收到检察建议后,有关职能部门立即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查处虚假宣传、假冒专利、违规使用医疗美容器械或化妆品等各类案件173件,责令限期改正111家、拆除医疗美容宣传广告12家,罚没金额193万余元。

坚持预防性司法理念,为巩固治理效果,龙岩市检察院组织召开圆桌会议,推动出台《关于在医疗美容服务领域加强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线索移送、联席会议、定期开展专项活动等工作机制,凝聚多部门监管合力,有效保障消费者医疗美容安全需求。《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围绕医疗美容机构“有照无证”、医疗美容药品及器械使用等重点环节,出动执法人员开展交叉检查、“双随机”检查213人次,检查相关美容机构3593 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