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城玩家邓永嘉


图为邓永嘉买来的古建筑

陈文东

收藏家中,有收藏书画、邮票、钱币、瓷器、文物古董、名人纪念物的,收藏房子,就很少人听说过。玩家中,有玩茶壶、石头、蟋蟀、鸽子、竹刻、漆器的,玩房子,肯定更少人听说过。

在漳平市区里,真的就有这么一位收藏家,有这么一位大玩家。

他叫邓永嘉,是漳平知名人士。他年近花甲,身板硬朗;须发都白了,却满脸红润。

走近龙停谷山庄,抬眼望去,翠绿的山坡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闽南建筑鳞次栉比,俨然是明清时期一个别致的小村落。邓永嘉曾是一名木匠,据他介绍: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共10处,整整花了八年时间,且全部是他亲手营造起来的。

“爱玩啊,没办法。”他笑得很灿烂,看得出他满满的自豪感。

山庄门口是一座高大的门楼,坐北朝南,气派宏伟,庄重威严。原是八一路陈氏祖宅的一部分,旧城改造时拆掉,邓永嘉把它买过来的。门楼东侧是一座低矮的似廊桥状的建筑,徐徐凉风吹来,坐在这里品茗、看书、聊天、赏月,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北边紧挨着一座仅有两个房间的古建筑,一间是普通餐厅,一间是阿嘉的卧室,卧室里摆放的,全是年代久远的家什:大床、衣橱、圆凳、高脚桌、梳妆台等,一应俱全,是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标配。屋子中间的那张美轮美奂的大床特别显眼,是古人的婚床,俗称“风床”或“千工床”,床面特别高大,有如大门般,极其气派。婚床是古人婚房的中心,不但是古人休息的地方,更是传宗接代、螽斯衍庆的神圣场所。因此,古人对婚床的做工非常讲究,特别是大户人家,更是不惜工本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花在婚床的制作上,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往北边山坡上去,古建筑的规模一座比一座大,一座比一座气派。同时,一座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邓永嘉从低到高逐一指点:“这一座是从吾祠厚德迁过来的,上面一座是灵地文山的,再上面一座是和平安靖的,最上面一座是拱桥岩高的。”

“这么大的房子,怎么搬过来的?”我很好奇。

“慢慢拆下来,一件件编上序号,一件件清洗干净,一件件晾干,一件件打包,用大卡车运过来。然后再根据事先拍好的照片,按照原来的形状复原。”他笑着说。

在安靖楼里,我们看到了“觉宽闲草堂”大块牌匾,是“嘉庆丁丑秋月”制作的,有200多年历史了。文友们细细品味匾上的几个大字,仿佛进入了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牌匾下方的一副对联:“丰俭得宜居家莫逾此训,荣华有数循分以听其天。”彰显了题匾人的文学造诣,很有教育意义。

宁贻楼居于山庄的最高处,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该建筑形制为闽南一带流行的“四合中庭”式组群布局,即“四合院”。在平面布局上,由三个建筑群组合而成,分中间、左右三个庭院,并串联起来,通过中间庭院到达左右两个庭院。宁贻楼为一进院落,大门入口即为天井,紧连着便是大厅,天井两侧是两排厢房,左右各2间。右侧厢房里堆放着许多古牌匾,有“选俊”“覆云”“星辉南极”“望重乡闾”“璧水耆英”“潜德幽香”等等,都是明清时期的文物。邓永嘉对每一块牌匾的来历、寓意清清楚楚,能够解读出其背后的故事。比如“选俊”这块牌匾,书写方式很是奇特,“选”字画了三个人,再加一个走之底。阿嘉指着说:“你看,古代选人也是很严格的,要三个人一起去,很公平公正的。”可以感觉到,大凡他玩过的东西,都留下了口头记载和研究心得。

从交谈中了解到,邓永嘉收集来的牌匾有100多块,文匾、官匾、堂匾、寿匾、商匾,五种匾都有。他只收漳平、宁洋,自己家乡的,其他的不收。为了得到爱物,阿嘉舍得花钱,舍得搭工夫,甚至长途跋涉、餐风饮露在所不辞。为了穷尽古牌匾的底里,他又与许多收藏爱好者交朋友,登门拜访,虚心请教。他真是玩出感情来了。

在一座座古建筑里,我们还看到了一大批的房子装饰物件和农耕物件,如花窗、柱凳、供台、水槽、屏风、礼担、石磨、门当户对等等。还可以细分下去,如花窗中有菊花窗、梅花窗、铜钱窗,真是应有尽有。一个个石雕大水缸,是古代的消防物件,在故宫博物院里看过,这里居然也摆了好几个。屏风上的雕刻都是有故事的,如赵云救主、孝感动天、戏彩娱亲、百里负米、刻木事亲、扇枕温衾等。这些物品经邓永嘉点拨和描述,立马就升格了,一变而成了文化。有人感慨道:“走进这山庄,我们都成文盲了,只有永嘉一个是文化人。”

对未来,邓永嘉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接下来,准备分门别类,重点布置几个展馆:农耕文化馆、科举文化馆和红色文化馆,并开辟成研学基地,供青少年们参观学习。将来的将来,捐献给政府,到时都是国家的。”这么高的思想境界,着实让我们很感动。

“爱玩啊,没办法。”他嘴上总是挂着这句话。

邓永嘉的这个“玩”,真的不一般。为了所爱之物,穷其一生,专心致志,玩得痴迷不悟,玩得忘乎所以。这个玩,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是一种飘逸典雅、充满文化趣味的生活。邓永嘉所玩之物,是菁城的一抹亮色,日后必将变成瑰丽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