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检察院:
司法救助撑起为民纾困“暖心伞”
司法救助是一项民心工程,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近年来,漳平市检察院秉持司法为民宗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多元衔接救助机制,全力做好司法救助工作,防范化解因案返贫风险,助推平安漳平建设。
漳平市检察院聚焦农村地区生活困难当事人、困难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退役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司法救助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知晓率,充分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内外协作机制,拓宽司法救助线索发现渠道,形成救助“一盘棋”。内部加强与各部门信息互通,形成工作合力,使线索发现从综合业务部“主动获取”发展为多部门“多渠道汇聚”新格局。2023年,业务部门在办案中发现并移送国家司法救助线索7条,成案6件,为7名救助申请人发放救助金17.8万元。
外部联合民政局、教育局、妇联等9个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线索移送、联席会商、跟踪回访等工作机制,借助大数据和日常入户工作,强化救助线索移送,形成对策共商、帮扶共举多元联动救助体系。2023年共收到妇联、乡村振兴办移送救助线索7条,开展司法救助6件。
漳平市检察院积极打造“司法救助+社会帮扶”衔接机制,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综合救助,用好身体检查、心理疏导、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免缴课后延时服务费用、纳入重点排查对象等帮扶措施,以“检察之力”融入“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3年5月,漳平市检察院在得知受害人小美(未成年人,化名)存在严重心理创伤且家庭困难后,立即主动对接漳平市教育局、妇联开通“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会帮扶”通道,积极为她安排两次心理疏导。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漳平市教育局根据小美个人意愿,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竭力帮助她摆脱阴影,回归正常生活。目前,小美已转至新学校学习,成为特长班的一员,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通讯员 赖梦雪 凌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