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罗山海之美 源天地之福
——奋进中的美丽海湾城市罗源探访
美丽的罗源湾一角。 罗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福蓉源智慧化生产车间,智能小推车在运送铝合金铸锭。 刘其燚 摄
松山镇北山村,1500亩红树林组成的“海上森林”十分壮观。 刘其燚 摄
竹里村谷仓画院,工艺师正在创作。通过直播带货,脱胎漆器等工艺品畅销,带动畲乡群众致富。 老林 摄
罗源是著名的雕刻之乡,有“天下石,罗源工”的美誉,全县石雕从业人员超万人,初步形成了包含原石交易、玉石雕刻、磨光、底座制作、批发、销售玉石雕刻文化产业链。图为滨海玉石文化城“安然自然博物馆”中,一桌玉石版“满汉全席”。 刘其燚 摄
■融媒体记者 林慕琪
罗源,北联闽东、江浙,南接福厦、广东,处于福州都市圈滨海环湾经济发展带,依山临海,区位独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在罗源现场办公时提出,“把罗源建设成为闽江口及闽东南的一颗明珠”。1月10日到11日,由福建省报业协会、罗源县委宣传部主办,罗源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闽晋苏之好”山海行三省融媒体走进罗源暨新媒体合作交流会举行,来自福建、山西、江苏三省报业协会以及福建省部分媒体的记者走进罗源,开展采风活动,走企业、访乡村、看文旅,见证罗源美丽海湾城市的风采,切身感受罗源千帆竞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强劲发展脉搏。
『双龙抱珠 』 产业优动能足
11日上午,记者来到福州台商投资区罗源松山片区。在福建省福蓉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有限公司,我们看到,生产车间内,多台智能小推车,正在搬运材料。“未来,公司将会实现智能化生产。”公司副总经理许亚盛介绍,公司将部署各类5G工业应用,为企业生产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
不远处的罗源湾经济开发区的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内,5G智慧钢铁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在5G智慧集控中心的大屏幕上,配料、烧结、冶炼等环节尽收眼底,温度范围、铁水成分等所有运行数据一应俱全,实现了炼钢全要素跟踪;智慧安环5G﹢无人机,可对厂区周边和整体厂区进行可视化查看,可对厂区生产排放区域进行监控和智能化分析,真正实现智慧节能;5G﹢AR技术实现设备远程排障,解决专家资源稀缺、现场支持成本高等问题......这一系列5G创新应用,践行了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进一步推进工厂智慧化升级转型。
作为福州建设“丝路海港城”的重要区域和新型材料产业集聚地,近年来,罗源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重中之重,以绿色冶金和新能源两大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双龙抱珠”的产业格局。成功跻身“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围绕绿色冶金产业集群,罗源一方面制订了产业链图谱,引进了宝太冷轧、福蓉源、青山不锈钢等多家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招引了欧特阀门、叙佑不锈钢管材、灿兴铂业等下游精深加工项目入驻,冶金产品种类从单一的钢铁拓展到钢、铝、稀贵金属等,推动产业链立体式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链集群。围绕新能源产业集群,紧抓毗邻宁德的区位优势,用好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和福州都市圈建设等政策,积极引进新能源配套产业链落地,招引了东恒新能源、丸顺汽配、友信恒润等宁德时代新能源配套项目26个,总投资110亿元。今年,罗源还将挖掘引进一批有潜力、成长性好的新能源及汽车配套项目落地。
青山绿水 靓丽宜居家园
冬日的罗源湾畔,轻波拂岸,绿植随风摇荡。众多候鸟不远万里,相约而至,光临罗源湾,以湿地为家、时而飞翔蓝天,时而漫游水面,与游人一起,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在松山镇北山村,1500亩红树林组成的“海上森林”十分壮观,漫步红树林公园栈道,满眼绿意盎然,蓝天碧海与“海上森林”交相辉映,一群白鹭停歇在此,悠闲地寻找食物......风景灵动,画面美好。
“我们村的红树林经过了十多年的种植养护,目前是福州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红树林净化水质、防风固堤,成为天然屏障,海岸面貌焕然一新,游客也慕名而来,给村里发展旅游带来了契机。”北山村党支部书记于子赤说。红树林吸引了黑翅长脚鹬、凤头麦鸡等10多种水鸟栖息,游客纷至沓来,观鸟度假、品尝渔村美食。北山成了当地热门景区,村民收入和生活品质也在逐步提升。
近年来,罗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扬新时代“围垦精神”,加强对罗源湾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鸟类的保护,编制罗源湾滨海湿地公园规划,建成卷羽鹈鹕公园,并将滨海松山湖5000亩湿地纳入保护区管理。同时谋划生成“罗源湾滨海湿地生境修复”项目,开展生境修复、保护设施完善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开展各类增殖放流活动,2023年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10692万余尾。此外,霍口畲族乡获评省级森林城镇,鉴江镇井水渔村和飞竹镇斌溪村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西兰乡发现全国面积最大的水松天然更新群落......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铺展开来。
畲风海韵 奔向共同富裕
畲医畲药、畲家拳、凤凰装......畲乡民族风情,强烈吸引着采风记者。罗源县有27个民族成分,其中畲族人口2.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2%,是我国畲族主要聚居县份之一。在罗源,畲汉群众协力同心,发扬“石榴籽”精神,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紧扣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文创产业,在畲乡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松山镇八井村、竹里村都是传统畲族村和革命老区基点村,畲族文化底蕴深厚。八井村与竹里村、小获村等村连片发展,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共同打造畲族文化展示、畲族特色文创研学、畲药康养、农事体验等一体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八井村吸纳民间资本1000余万元建设畲乡里民宿,“我们对畲村传统建筑进行了重新设计,在保留原有畲族村寨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元素。”畲乡里的主理人林情介绍。畲乡里民宿度假区,青瓦屋面、砌石挡墙、榫卯工艺,院式民宿古色古香,每间客房都有落地窗,游客可看见更多的畲乡风景:烧烤区、私享庭院、无边际泳池、石屋咖啡,民宿里的功能设计又满足了现代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畲乡里已成为网红民宿,节假日客
人爆满。八井村党支部书记雷可寿说,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好。
竹里村利用百年老厝修缮创办谷仓画院、竹朴乡畲院等文旅企业,开展美学美育、研学、艺术采风等系列活动,推出脱胎漆艺、畲绣饰品、锔艺、剪纸、书画装裱、植物染、陶艺、畲族农民画等工艺品,打造文创产品特色品牌。“我们以畲韵作为生命的主轴进行创作,带动当地畲族群众就业。”竹里村谷仓画院院长郑世衔介绍,画院定期对畲族群众开展艺术创作培训,在畲族群众中培养农民画家。现在谷仓画院又开设了瓷器制作、锔瓷等新的技艺项目,让畲族村民进入学习技术,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